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科技 > 正文

世界第一尾全人工繁殖活化石中华鲟出苗(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10-06 10:18:53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华鲟

10月4日,科研人员展示部分中华鲟受精卵。(新华社记者 吴植摄)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5日发布消息说,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的“活化石”中华鲟在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基地顺利破壳而出。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生态修复研究室主任、子二代课题项目组组长郭柏

福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找到了不依赖稀有的野生亲鱼就能把中华鲟长期保存下来的有效途径,同时能使野生中华鲟的自然产卵行为免受人工捕捞的惊扰,从而更好地保护野生亲鱼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华鲟的保护主要依靠捕捞野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放流,但这一方法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多。而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以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子一代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养殖条件的调控和特定的人工诱导技术,使子一代雄鱼和雌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到性成熟,并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子二代个体的科研工作。

    中华鲟研究所所长商振扬说,只有进行子一代中华鲟驯养,并进行全人工繁殖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中华鲟的物种保护问题。该研究所在过去20多年里有意识地蓄养了一批子一代中华鲟,于2006年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申请全人工繁殖研究立项,并联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开展科研攻关。

    4年来,研究人员攻克了中华鲟后备亲鱼人工驯养、性腺发育诱导、人工催产等技术难关。今年9月29日至30日,分别对一组同步成熟的雌雄子一代中华鲟进行人工催产、授精。经过91个小时的孵化,第一批全人工繁殖中华鲟于10月4日下午成功出苗。

    据介绍,中华鲟研究所本次共获得约2.8万枚中华鲟受精卵,初步估计,最终将有1.5万至2万尾中华鲟出苗。

    郭柏福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在自然条件下,野生中华鲟性成熟年龄较晚,部分性腺发育需在海水中完成,它们有溯河洄游进行繁殖的习性。如何克服中华鲟的这种自然属性,在纯淡水小环境下,人工驯养子一代亲鱼,促其性腺稳步发育,曾是全人工繁殖研究面临的最大难题。

    中华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亿年,是人类研究生物进化和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参照物。受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记者 江时强 吴植)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爱因斯坦等3人当选百年最受尊崇诺贝尔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