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书法等同时列入“世界非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改革一国只能申报一项的规则 中国22项非物质遗产一次性列入,高居世界榜首 韩国的端午祭多年前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曾在国内引发较多争议,并认为对中国的端午节申遗或会形成影响,但日前在阿联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不仅中国的端午节被顺利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 “中国此次被批准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十分让人高兴!”民俗学家、华师大教授陈勤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每次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但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更改这一申报规则的建议,并最终得到接纳,在今年的申报中,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22个项目同时列入“世遗”的喜人景象。 “应当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中国的建议并作出这一改革是很必要的,否则,如果还按照一年一个国家只有一项入选的规则,中国很多非遗项目要等到100年后才能轮上申报,而那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许早就消亡了!”陈勤建说。 对于端午节申遗,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江清和说,本次申报的端午节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 参加此次阿联酋会议的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列入名录的项目在数量上高居世界榜首,得到了与会各方代表的热烈祝贺,他们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不愧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中国为世界创造了丰富多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世界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于兴义说,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制订工作,并成为首批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还制定了国家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每年6月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或传统表演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公约于2006年4月生效。(早报记者 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