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飞行服的李敏(左)和张潇英姿飒爽。温涛 摄 10月1日国庆阅兵式上,有一个空中团队将格外令人瞩目,她们就是我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梯队。16名队员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22岁,其中的张潇和李敏同为济南人。26日,在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有关领导的协助下,记者在飞行员驻训的华北某市,见到了这对济南“姊妹花”。 先从12个省20多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出35人,经 毕业第五天,就开始阅兵训练 张潇和李敏告诉记者,她们这批战斗机女飞行员今年4月2日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毕业,4月7日,也就是毕业的第5天,就直接转到了国庆首都阅兵训练。 “这几个月以来,飞行员们的技术掌握得比较好,已经能够胜任国庆阅兵的要求。”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政委王宝群说。 根据阅兵的要求,空中梯队要实现零米零秒的高精确度,即不差一米一秒地完成空中飞行任务,到达指定位置。例如,如果要求飞机在11点准确到达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方的话,那么,如果飞机超一秒或者晚一秒到达,就只能得4分,以此类推,如果多两秒或者晚两秒,则只能得3分。两个空中梯队间的间隔,只有8秒左右,飞机的速度都是以秒来计算,对飞行员的要求极高,而女战斗机飞行员第一次合练就达到了5分的好成绩,米秒不差。 “要知道,姑娘们的平均飞行时间只有350小时左右,通常参加阅兵的空中梯队的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都要达到1000小时左右,所以说,她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魔鬼式训练,吐了还得继续跑 张潇说,从入选飞行员至今,国庆阅兵训练不是最难的,最初两年半的体能训练才是最艰苦的。 在她们之前,女飞行员驾驶的基本上都是运输机。而她们则是速度更快、要求更高的歼击机,与相对平稳的运输机相比,驾驶歼击机相当于在空中“格斗”。“女学员飞战斗机承受的载荷要大得多。”王宝群政委说。歼击机超音速飞行,机动性强,操作大载荷达到5-9G,常人难以想象。 “1G相当于跟自己体重一样的分量压在身上。5G就相当于五个自己的分量压在身上。”张潇说。由于载荷过大,速度又快,飞行员在飞机上下的瞬间,短时间内出现血液上流或者下流的情况,超过人体载荷,就会出现黑视、红视等现象,即出现眼前发黑或者眼睛充血的情况。 对于张潇和李敏来说,由于她们身体素质很好,黑视等问题还不是最难克服的,给她们印象最深的是体能训练中的跑步! “相当恐怖!”张潇这样形容让她印象极为深刻的“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体能训练:学员每圈跑400米,每次跑的圈数依次累加,如果学员跑的时候时间超标,那就要再跑一次,如果还不达标,要继续加罚同样的圈数,而其中的休息时间只有三分钟左右。“有的队友跑吐了,那也没办法,跑吐了继续跑!有的则哇哇地哭,但一样要跑。”张潇说。 “老痛苦了!”活泼的李敏学着小沈阳的腔调说,她同样对体能训练印象最深刻,“我最头疼的是长跑,我痛恨长跑。” 话虽这么说,她俩都承认魔鬼训练让自己受益良多,现在的体能底子都是在那个时候练就的。 仅启动飞机,就要100多个动作 “ 那一刻,真是太激动了。 ” 9月18日,国庆阅兵最后彩排的当天,姑娘们驾驶飞机,从天安门前飞过。李敏说,当时开飞机全神贯注,只在飞行中用眼睛的余光迅速地扫了天安门一眼,但当时非常兴奋。 李敏介绍说,阅兵训练要求极为严格,操控上需要一丝不苟。单是开车——她们说的开车,是指启动飞机——就需要100多个动作,如果任何一个动作稍微出现偏差或者迟疑,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飞机无法与梯队保持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她们来说,能够在训练中偷看一眼天安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张潇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模拟正式阅兵航线、通过天安门严格预演训练之前,她们对天安门都非常期待。飞机起飞后,机上的教员感叹说,雨后初晴,天气很好,要是阅兵当天天气这样就好了。 张潇接着试探说:“这么好的天,天安门一定很漂亮吧?”结果教员不吭声了。 后来教员说:“通过时气流大的话,你要跟我一起看队形,如果没有气流,我一个人保持,你可以往下看一眼,但只能看一眼。” 结果,飞过天安门的时候,张潇也是匆匆扫了一眼。教员说:“这次看了,阅兵当天不许看了!” “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将用手中的驾驶杆去证明!”张潇写道。 (记者 仲爱梅 温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