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23日讯 今日下午,青岛市物价局组织市区部分主要商贸、服务单位负责人召开“国庆”、“中秋”节日期间旅游市场价格政策提醒会。市物价局曝光部分典型价格欺诈案例,帮市民在假日消费时“长个心眼儿”—— 产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市场上,部分商品的“籍贯”被商家“篡改”。例如,某商场将浙江产的眼镜框,在其价格标签上将产地改为“日本”。或将上海产的“马克西姆”改为千 菜单:阴阳脸、两出戏 在发布的价格欺诈案例中,包括“阴阳”菜谱——消费者在某酒店消费3扎单价为40元的西瓜汁,在结账时却发现消费了360元。价格监督部门随后发现,在结算时,该酒店却以每杯40元的价格计费(1扎=3杯)。一些商家用这种“发面”手段使消费者白掏“冤枉钱”。更有甚者,点菜的菜品价格与买单时的不符。价检部门提醒消费者,付钱的时候不妨先估一估菜价,心中有底。 打折:文字游戏 真实谎言 部分商家在做让利宣传时,与消费者玩起了语言游戏。全场4折却并非“全场”,4折也不是“诚实”的“4折”。据价检人员介绍,很多违法商家在打折前,便以低于折扣的价格出售商品,实际打折价甚至高于打折前的零售价。这些商家使用欺诈性的语言、标价,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 价检部门提醒消费者,商家无权在标价之处收取未标明的费用。例如,服务费、开瓶费、餐具费等。在节日期间停放车辆时,消费者如遇到超规定收费标准收费的行为,可向物价监督部门举报。 (青岛新闻网记者 周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