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做客强国论坛现场照片 编者按:2009年9月18日14时,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做客强国论坛,以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为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图文直播】 摘要: ● 我国无论是对汉族,还是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系列保护、发展的政策措施。 ● 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活跃在国际舞台 ●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7.5事件也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访谈全文: 多民族的多元文化是宝贵财富 【武翠英】:网友好,很高兴到这里和大家就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关情况做一个交流,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尽管我担任文化司长的时间还不长,但我很愿意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 [杜康]: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过份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不是会强化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过份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不是会强化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不利?您如何看待民族融合、民族团结与民族独特性的关系? 【武翠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多元文化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是多民族、多元文化才构成了百花齐放、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园中,每一个成员的发展、进步大家都会为他高兴和祝福。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事业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家制定一些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发展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使少数民族地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这样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因为多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是中国的国情。 无论你强调不强调它,它都客观存在。这样60年的实践证明,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乃至民族地区发展,更加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所以不存在这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问题。 【武翠英】:民族融合是一种趋势、一种必然,但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团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没有民族团结,就无法保证民族的独特性,也达不到融合这样一个目标,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非如此不可]: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口流动性加大,很多少数民族离开民族聚居区,来到城市生活。对于这部分少数民族同胞,政府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让他们较容易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同时,在融入到城市生活的同时,如何保护好他们的民族文化,如何满足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需求? 【武翠英】:更多地少数民族离开聚居区,来到城市生活,这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一种进步。国家支持和帮助他们来到城市工作生活,国务院专门颁布《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以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条例》中明确规定,“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立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馆(站),图书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等”。按照这一规定,很多城市设立了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少数民族活动中心,举办文艺会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有一些少数民族还代表他们所到的城市,参加全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些都为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创造了条件,满足了基本的文化需求。 [风雨苍黄六十年]: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仅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保护与发展,汉族文化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境遇,例如,汉族的民族服装、汉族的节庆文化、生活习惯都受到巨大的挑战,对于汉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这是否也是国家民委的份内之责?在这方面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 【武翠英】: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文化的冲击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会受世界文化冲击的影响,但其实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会受我们的影响。比如我们的“孔子学院”,现在已经在30多个国家建立了80多所,对这些国家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无论是对汉族,还是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系列保护、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有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专门负责文化工作。国务院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重大文化工程,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文物维修保护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举办了大型的文化活动,如中国艺术节、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所有的这些,对各民族的文化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国家民委主要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主要负责协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方面的工作。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都消失得差不多了,你们没有发现和挽救过? 【武翠英】:55个少数民族民族中其中有53个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其中22个民族使用28种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还先后帮助十个少数民族创制和改进文字。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政治和社会各领域的使用。全国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服务,我国人民币主币除使用汉字之外,还使用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4种少数民族文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广播电台每天使用20多种民族语言进行播音等。由于国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得到了保障。 [杨再昌]:武翠英司长:国家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上如何加大投入力度和政策倾斜? 【武翠英】: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今年的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这个会议和这个文件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这个文件主要以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为立足点,明确了23条具体措施,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我们相信,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一定会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mztyhao]:有时候,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可能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 【武翠英】:民族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的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饮食、服饰等方面都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的权利,也在这方面有许多具体而明确的规定。风俗习惯同样是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 [征西大将军左宗棠]: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劫难中,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灾难。一年多过去了,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工作进展怎样?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自然灾害,政府在这方面会不会有应急机制?对于民族文化保护,汶川地震给了我们什么教训与启示? 【武翠英】:“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羌族等民族的古老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个问题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此做出批示。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汶川抗震救灾时明确指出,要保护国家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古老文化和文明。在一年多的恢复重建中,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一是把羌族文化的保护纳入到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中;二是对羌族文化在地震灾害中受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三是及时开展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四是恢复重建羌族博物馆,开通第一个少数民族的专题数字博物馆——“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五是在群众安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灾民意愿,注意维护原有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保护羌族文化存在的人文环境。 对羌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有一点对我很有启发,那就是“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的开通。目前博物馆的陈列多是以展品配说明牌、图片的形式面向观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观众不仅只满足于欣赏展品,而是想更全面地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为了适应世界文化潮流,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和代表着世界博物馆社会化发展的方向。 “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专题数字博物馆,它的建成对于民族地区博物馆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只要我们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和可行的应急机制,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现在我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应急机制的建设。我们相信,今后再遇到类似的自然灾害,各级政府的应急机制一定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田园乐土]:这几年,文化市场上的民族品牌越来越多,《云南印象》、《刘三姐》、《吉祥三宝》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在民族文化的市场化方面,我国摸索出了哪些经验?什么时候,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武翠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利用好自身的两大优势:一是自然优势;二是丰厚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优势。根据这些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已经在我国民族地区蓬勃兴起,并且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比如,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风情的民族地区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9.5%,国内游客总量年均增长16.3%,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3.1%和24.8%。2006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国内外旅游总收入达1482亿元。人均838元。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如云南、四川)的文化旅游业异军突起,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转变上开始扮演主角。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国门,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积极开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对外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内容和形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有100多个少数民族艺术团体走向世界,少数民族艺术团组出国访问约占全部出国演出团组的30%—40%,在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中华文化非洲行以及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绽放光彩,产生了良好反响。 [远文]:有人说,新疆乌鲁木齐事件部分原因是因为维吾尔民族文化受到破坏、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引起的,对于这种观点,您如何评价?乌鲁木齐事件,在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方面,政府有没有总结经验教训? 【武翠英】::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同样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如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已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能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已经说明我国政府对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立法的调研工作正在进行。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进展顺利。像位于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等著名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语言文字在行政、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立法和司法、文学艺术、信息化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宣传工作。去年国务院就下发了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通知,前不久又下发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即将召开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所有这些都将会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7.5事件的发生,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相信各有关部门都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保护好我们安定团结的大局,使各族人民都能够安居乐业。7.5事件也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余乐]:提到中国文化,人们想到的是四书五经这些经典,少数民族的经典很少被外人所知,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够?另外,有些少数民族古籍濒临失传,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抢救工作? 【武翠英】: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少数民族经典本身受众有限,其他民族对它的了解也存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同时,也与宣传得不够有关系。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一些情况。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我国堪与荷马史诗相媲美的三大英雄史诗。为了开展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中国社科院和相关省份都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目前,《格萨尔》已正式出版的100多部藏文本,总印数达400万册,按藏族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成年人就有一本《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已经陆续出版了各种版本近10种。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长达21万多行,共2000万字,目前已经记录并出版了居素普·玛玛依的柯尔克孜文演唱本共8部18册、出版了艾什玛特·曼拜特买买特的《赛麦台依》演唱本。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门队伍,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三大英雄史诗被翻译成英、俄、法、德、日等多国文字,三大英雄史诗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学科。 由国家民委古籍研究室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出齐,全书共66卷,近100册,将把我国各少数民族落之于笔墨、传之于口头的各种古籍文献一一清点入册,堪称“盛世修典”之壮举。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解题书目套书。 目前,在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两批6870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少数民族珍贵古籍有14种文字共376种。 [强国一派]:外界比较关心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情况。大家都知道,我国设了多所民族院校,请武司长介绍一下这些民族院校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武翠英】: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各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共有15所民族院校。为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国家在民族院校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在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内,建有中、高等艺术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通过这些举措,为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推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宋祖英、斯琴格日乐等一批知名少数民族艺术人才就是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院校培养出来的。 [船山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工作、学习,有不少还加入了中国国籍,象广东就有很多非洲人。这些新来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护,如何让他们迅速融入到中国社会,政府有没有什么思路?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学习美国经验? 【武翠英】: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生活、工作、学习。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我们欢迎外国友人来中国生活、定居。我国政府采取系列政策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保障他们的就业、开展宗教活动等合法权益。对于他们文化和风俗习惯,我国政府是充分予以尊重和保护。 至于别国的经验,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其他国家的经验,只要符合我们的国情,我们都会去学习与借鉴。 [荥榕]:嘉宾,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为何他们的后代基本都是少数民族? 【武翠英】:汉族和少数民族通婚的家庭,选择哪个民族的成份是自愿的,既可以随父亲的民族成份,也可以随母亲的民族成份。在外界看来少数民族因为人口少,相对而言是“弱势群体”,但是大家还愿意选择,说明我国各民族是平等的。 【武翠英】:谢谢大家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关心,谢谢大家的提问,你们的一些真知灼见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们一定会重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思考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