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名师候选人在10年内几乎没有上过一门本科课程,这样当选名师,严重违背当初设立名师奖的初衷。如果真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行政领导就应主动放弃参加名师奖的争夺。 在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的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九成。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10人左右(《长江日报》9月11日)。 这既在意料 “意料之外”的是,当初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目的,是“鼓励教授上讲台,奖励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如果说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这些“职务”还有较强学术色彩,不妨碍“上讲台”、“长期在第一线教书育人”,党委书记、校长、院长这些“职务”的行政工作十分繁重,能上讲台已经不易,还能在教学上做出“突出贡献”,除非是超人。据报道,有网友反映,甚至有个别名师候选人在10年内几乎没有上过一门本科课程,这样的教师当选名师,严重违背当初设立名师奖的初衷。 近年来,高校不断强调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如果真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行政领导就应主动放弃参加名师奖的争夺——在现今的校园里,行政领导要参与争夺,没有任何职位的老师就相当于主动放弃——而应真正把评奖机会给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并努力为他们的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目前的评奖结果看,行政领导是不可能如此“高风亮节”的。因此,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要建立利益回避机制,按不同岗位对高校教职工进行评价。在国外大学,学者担任校长之后,将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因为这涉及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配置的利益冲突,很多国家都有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或者基本惯例,比如美国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理查德·雷文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12年里,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校长完全职业化,学校董事会只按校长职务的业绩对校长进行考核,而不再关注校长是否从事教学、从事科研,这也有利于校长一心投入学校管理,而不是把精力分散到教学、科研,更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捞取各种荣誉与头衔。 二要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和学术管理结构,对教师的教学与学术评价,应该基于同行评价,而不是领导评价。这需要大学建立真正发挥作用的教授委员会,下设教育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独立进行教育标准、学术标准的制订、执行,以确保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按教育与学术规律进行配置,而不是按行政权力高低配置。只有在这样的管理中,才真正有开展高质量教育与学术的氛围,才不会发生10个“名师”9个是领导;10项科研成果,9个第一获奖者是领导的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的局面。作者:熊丙奇 |
|
上一篇:想起茅于轼廉租房不建厕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