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王哥庄发现清代古堡 为咸丰年间防匪建筑(图)

1
青岛新闻网 2009-09-09 06:14:37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崂山区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现场勘查

    王哥庄街道一段看似普通用石头垒成的墙,其实是清朝咸丰年间,当地居民为了抵御土匪而建成的简易城堡。站在古老的城堡下,仿佛可以看到在那遥远的年代,当地居民手持兵器,在城堡的墙头上来回巡视,观察村外的敌情,保卫全村老少的安全。

    王哥庄发现简易城堡

    “我们村的这段老围子可能是文物,村里老人说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近日,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崂山区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对王哥庄街道西台社区的围子进行了现场调查。

    崂山区文物普查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发现,百姓口中的“围子”实际上是一处简易的古城堡的墙体。“当时哪知道这是文物呀,就觉得石头挺好,就搬回家盖房了。”据西台社区的老人回忆,这个“围子”在解放初期基本保存完好,上世纪60年代起逐渐荒废,70年代后围墙上的石头大部分被村民拆掉用来建房。

    关于围子的建造年代,普查小组在西台社区的《李氏族谱》中发现了记载,李氏十四世祖李克光在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曾“恩荣五品”。在李克光任职松林社、肖望社社长期间,当地土匪十分猖獗,李克光便组织民众,利用山石在西台村四周修筑成周长约500米、高3-4米的“围子”,总面积约0.27平方公里,用以防备土匪的侵扰。围墙设有内墙,低于外墙约1.5米,守卫人员可在内墙上往来巡逻,观察村外敌情。围子设有东、西、南、北四门,顶部为炮台,立有土炮。各门为栅栏门,门外各有水井一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围子大部分已不存,仅在西、北两侧各保留有一段高3.5米左右的墙体,并另有几处残垣,总长约50米,但已互不相连。东门基础保留较好,附近的水井仍存。

    率先完成第三次田野调查

    据崂山区文化局局长王保生介绍,自2007年4月起,历时3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这是继1956年和198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崂山区经过历时两年的全面推进,近日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三次文物普

查田野调查工作。此次普查共登记各类文物点90处,其中复查26处,新发现64处,为进一步掌握崂山区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预见性、规划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中,根据群众提供的巨峰风景区海拔约730米处发现有古建筑构件的线索,普查工作小组对文物点进行了勘查、登记,并多方查阅文献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确认应为玉清宫遗址,这一发现将太清宫、上清宫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崂山道教文化体系。

    普查用上高科技

    根据国家确定的普查规范,崂山区文物普查工作小组对每一处文物点的分布面积、保存状况、周边自然及人文环境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记录,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普查工作小组累计行程3000余公里,对普查完成的3万余字文字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组织编写了《崂山文化遗产图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普查成果。

    过去,普查的时候工作人员只能以村庄、树木等作为参照物进行定位。为了提高普查的精准度,崂山区文化局专门购买了GPS卫星定位仪。利用GPS卫星定位仪可以对文物点地形、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迅速作出记录,纠正了以往记录数据存在的偏差。普查工作小组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全区文物分布状况电子地图,使今后对各个文物点尤其是山区深处文物点的勘查有“路”可循,为建立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版摄影撰稿 许芳 刘剑

    全国宣传推介

    崂山普查经验

    为进一步加强对崂山区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结合第三次全区文物普查成果,崂山区文化局筛选了白云庵、铁瓦殿、白龙洞、苏氏祠堂等20处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文物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将其公布为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张村小学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崂山区文化局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先进单位。国家文物局普查办以崂山区为试点进行了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简报》、《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简报》先后多次对崂山区普查工作予以宣传推介。

手机看新闻 | 查看所有评论 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日照市市委书记:感谢岛城“关爱保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