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为 太原市委近日出台意见,要求各级机关精简“文山会海”,让领导干部抽身出来,集中精力下基层调研或处理重点问题,并确定每月最后一周为“无会周”。 其实,有关精简会议、整治“文山会海”的新闻并不鲜见。“无会月”已经在很多城市实行,有些地方一年之中甚至已有多达四个月的“无会月”,实行每月“无会周”的城市也不在少数。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是开始 的时候确能做到“无会”,但时间一长,会议便又开始泛滥。 “文山会海”确实是顽疾,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开会。整治“文山会海”的关键在于让召开的会议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某个时间段确定为“无会周”、“无会月”,委实有形式主义之嫌。倘若在“无会周”和“无会月”期间发生特殊情况,这样硬性死板的规定无疑不利于事件的处理与解决。 “无会周”、“无会月”带有形式主义之嫌的另一个表现是,某些地方“无会”时间的制定很随意,缺乏充分的调查研究,甚至出现地市与省市 设立“无会周”、“无会月”的本意是为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部门工作效率。但问题是,转变作风、提高效率非要通过提前安排好会议时间来实现吗?即便在“无会周”、“无会月”期间真的无会需要开,试问会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无会”时间过后更冗杂的会议卷土重来?倘若如此,会议泛滥的弊端则难根治。 太原市要求各级会议“能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合并的要合并召开”,提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开短会。无容置喙,秉承这样的原则,断不会出现“文山会海”之类的顽疾。但关键问题还在于,这样的规定能否长期得到贯彻落实。正如太原市委一位工作人员所担忧的那样:“以前也有不少文件要求改变会议作风,但大多数并没有真正落实,希望这次可以持续下去。”而这,恐怕也正是各地会议之规不少,但依然难以杜绝“文山会海”的根本原因所在。 |
|
上一篇:“当场免职”不能图一时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