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制度创新的重要平台 保税港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是改革的结果,也是推进改革的平台。 而在设立之初,由于各地保税港区的港口基础不一、经济腹地不同、国际经贸关系有异,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就被确定为我国保税港区的发展原则。包括政策的适应性、监管的松紧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某种意义上,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创造性的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将成为保税港区发展质量高低、辐射效应优劣、国际影响力大小的重要前提。 而我们看到,从批复、运营那一刻开始,国内保税港区围绕新一轮的竞争、探索就已全面展开。 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在积极突破“启运港”模式(即国内货物只要确认发往保税港区,视同出口并办理退税),以及允许非保税货物以增值税“不退不征”方式进入保税港区运作。还有,积极发展邮轮母港业务、船舶登记业务以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则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仅《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加快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就有45条之多,涵盖了港口产业的方方面面,其中离岸金融的推进和船舶产业基金的创设,备受瞩目。 广东、深圳虽然在保税港区的申请和批复中“搭了个末班车”,但检验检疫部门正在推进的“直通放行”改革,却十分大胆。此举使“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由以往的口岸、内地两道关口变为一道关口,变内地、口岸二次申报为在内地一次申报。其“直通”清单包括2600多种产品,其目的显然是在为内地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通关服务的同时,为广东口岸的繁荣创造有利的条件。 面对国内保税港区在政策层面这些探索之举,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只是起点,绝非终点。要在未来,真正成为青岛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还必须付出巨大的心力,还必须果敢的探索,大胆的创新。 |
上一篇:构建东北亚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