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攀 今年的高考早已结束,但关于高考加分的争论仍在继续。浙江有四所学校都在宣传中称本校出了省内考分第一名。而实际上文理只可能有两个第一名。这一切,都缘于“裸分”和“加分”的争议。 尽管近两年媒体对高考状元的关注度有所减弱,但此次浙江高考状元“裸分”和“加分”的争议,仍旧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可见社会的状元情结之深。不过,这一次,人们以往对炒作状元的质疑,由对“加分不公”的谴责所取代。 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及少数民族的考生和少数特长考生进行加分,以弥补高考人才选拔机制标准上的缺陷。按理说,加分政策是一个好政策。但现实中,以公平之名进一步扩大不公的加分现象,肢解了加分政策的善意,让加分政策失去了民意基础。 今年可以说是加分政策四面楚歌、狼狈不堪的一年。先是重庆一考生民族造 浙江高考状元“裸分”和“加分”之争,说到底,仍是人们对加分政策现实中的诸多不公现象质疑和不满的进一步延续,而学校充当这一争议的主角,比如浙江四所学校对状元名誉的争夺和相互攻击,又进一步加重了人们对“加分”的不信任。当学校——— 加分政策的执行者,都鄙视加分的时候(哪怕是为了宣传自己的高分考生),别指望社会理解加分政策。 笔者在这里,不想再给“加分不公”开药方,因为解决之道已经泛滥,目前需要的仅仅是行动。在这个9月初,在2009年高考已经翻过的今天,“加分不公”不能再凭借“旧船票”到明年重复“昨天的故事”。 |
上一篇:加分者占据状元榜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