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 正文

试点小区垃圾混倒 垃圾分类处理执行难(图)

1

 

记者在湛山小区看到,分类垃圾箱成为摆设

青岛新闻网8月31日讯  实行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近日,记者来到岛城首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小区湛山小区,发现可回收垃圾箱与不可回收垃圾箱已被“二合一”,居民并未按照分类标准倾倒垃圾。垃圾分类收集的“根”没了。

据了解,实行垃圾分类可以省钱、省力又省心。它能降低垃圾处理和运输费用,回收大量废弃材料再利用;简化垃圾处理过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2002年,青岛环卫部门开始在湛山居民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收集。然而,时隔七载,“分类”似乎还是个梦:由于在缺乏对小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垃圾分类投放的监督,可回收垃圾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被混为一“桶”。两种垃圾桶并肩而立地捉对摆放,两桶不仅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颜色也丁点不差,真可谓“两箱傍地坐,安能辨我是雄雌”。垃圾桶里的垃圾自然“不长眼神”、“雌

雄同体”了。

走在湛山小区公园里,鸟语花香、绿草如毯、亭隐石立……公园道路两旁可回收垃圾桶的“眼”却被人弄瞎了!可回收垃圾桶的标示牌被墨绿色的油漆掩盖了起来。本来对“可回收、不可回收”,“云遮雾罩”的小区居民碰到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垃圾桶,要识这“分类”真面目变得难上加难!

根据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官方网站公布的《青岛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2002年市内四区进行分类收集的城市垃圾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10%;2008年,分类收集的垃圾应占到50%。然而,目前青岛市垃圾收集方式仍为混合收集。清早,垃圾车一到,凡是垃圾桶里的,不论什么、大小、多少,它都“通吃”。垃圾清运方式以垃圾压缩车为主。昔时,露天垃圾卡车“天女散花”的景象已经过渡到今日的“三点式”:垃圾压缩车在清运途中“洒一点”、“剩一点”、“漏一点”。(青岛新闻网记者)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20户居民盼用水改造 一家钉子户阻碍3年(图)
下一篇:评:保护老建筑与消防安全之争 劈柴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