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法治频道 > 正文

王友青

1
青岛新闻网 2009-08-28 11:18:51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王友青同志简历

    王友青,汉族,1947年3月生人,籍贯:山东荣成,中专学历,中共党员,工人技师。自1991年以来,多次被工厂评为优秀党员、厂级标兵、厂级质量标兵;1994年获“青岛市质量标兵”称号;1995年获“海军劳模”称号;1996年获“青岛市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1997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1998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不懈追求 展现时代风采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王友青

    王友青同志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八工厂轮机车间工人技师,1963年技校钳工专业毕业后, 分配干船舶钳工,44年如一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业务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甘愿在最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立志献身海军建设事业, 出色地完成了不计其数的重大设备修理和战备保障任务。

    无私无畏,军人要有献身精神

    四八零八工厂是军工企业,主要承担海军舰船的修理和建造。突击任务多,是修船厂的大特点。

    1996年春节前夕,某导弹驱逐舰在接受参加军事训练任务的命令后,发现空气压缩机出现严董故障,如不及时排除,将会影响该舰出海参训。在紧要关头,决定进行换机处理,并立即指示工厂派人上舰换装。

    除夕晚上,新机运到工厂,这时职工都已经回家准备过团圆年了,王友青却带领小组的同志连夜拆箱,分解检测。大年初一,又赶到舰上突击安装。安装工作进展很顺利,然而在随后进行的长时间试车中,发现新机存在与旧机同样的故障。上级领导很着急,亲临现场观察指导,准备再换一台新机器。

    当时距该舰参加军事训练的日期已经临近,王友青的心情更是比领导还急,他不声不吭,重新拆开机器,仔细检测每一个重要机件,从出现故障的地方,一件一件地顺着查找原因,终于查找到部件设计上的一个缺陷,他提出了技术革新意见,经领导批准后日夜施工,到正月初五,完成了对关键部件的改造,机器装好后再次试车,一切正常彻底排除了故障。这次突击抢修,不仅保证了该舰顺利完成了军事训练任务,也节约了更换机器的各种费用20万元,从而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通令嘉奖。

    “进了军工厂,就是半个兵”。这是王友青常讲的一句话,在任务面前,军工企业的职工就象一名真正的战士那样, 坚决执行命令,想方设法完成任务,不打半点折扣。军工战士也要随时牺牲个人利益,要有军人的那种献身精神。几十年来, 王友青只要听到上级的命令,一拿起工具就出发,到军港码头或停泊在海上的舰艇上,执行各项修理任务,有时忙到凌晨二、三点才回家,有时连续几天不回家。

    1994年有一次,他正在当班,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求出海作业,他二话没说,带领组员乘船离厂,哪知在海上一干就是一个星期, 等到完成任务回到家,妻子才知他干什么去了。王友青总觉得“生产上的事再小,也比家里的事大”。

    有一年春节,王友青参加抢修任务,每天很晚回家,初三那天,亲戚们约好一起去给老人拜年,而他照旧进厂加班。到了晚上7点多钟, 妻子见他还没回来,就到工厂找他,玉友青望着妻子十分歉疚地说,活没干完,回去跟亲戚们好好说说,别等我了。妻子最了解丈夫,也最支持丈夫,她知道这活干不完,他是不会离开的,只好一个人回去跟大家作了解释。

    技术高超,一年干了三年的活

    王友青是全厂公认的技术高超的技师,是解决技术难题的能手,他的小组历来是工厂的主力班组, 1995年王友青小组被授予“青岛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光荣称号。担任组长10年来,他带领小组完成了16项技术革新项目,发布QC活动成果11项,近几年参修近60艘船,质量全属上乘。

    王友青讲,只要肯钻研,再难干的活也有解决的办法。某舰改装飞机平台后,引起尾轴系统的轴心出现偏差,严重影响正常航行,在别的工厂修理后,状况没有改变。1994年8月,该舰驶进四八零八工厂修理,王友青承担了这项攻关任务,通过两次进坞检测,反复分析比较数百个数据,逐步掌握了尾轴系统轴心对称的规律和轴心偏移的原因,又联系各支点轴承存在的技术问题,他对隔仓密封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并且自己设计制作了三种工具进行施工,终于攻下了这个难关。

    尾轴调正时,正值炎热的夏天,舱内温度高达40°C,尾轴舱很狭窄,人只能弓背曲膝干活,舱内空气又不流通,没干几天,王友青就发起烧来。但他想到时间不饶人,便硬拖着身子,坚持在岗位上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尾轴系统恢复到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了该舰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这一重要技术成果,为该舰型加装飞机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的宝贵的经验。

    装备在不断更新,装备修理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补充新知识,王友青同志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并与全组同志一起钻研舰船新装备的书籍和资料,在他的带动下,钳工一组形成了全厂闻名的技术型生产班组的特点。工厂生产经营处经常点名让王友青小组担当一些艰巨任务,车间领导也往往把高、精、尖设备的修理工作交给他们。

    1996年6月,某新型导弹驱逐舰为出访进行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王友青小组在修理发电机组时,发现柴油机的总启动阀已经损坏,经有关部门共同鉴定商讨后,决定更换新阀,而这种阀是德国制造的柴油机辅件,舰上只有一件备用品,然而却查出备用阀是不同型号(改进型) ,无法装机使用,当时考虑再从国外进口同类型阀,但这样做花费外汇不说,时间也不允许,修又修不了,换又换不成,买又来不及,可把大家难住了。在万千思绪中,王友青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凭着丰富的修理经验,他将旧阀和新阀同时拆检,进行详细地技术分析,从两个阀中分别选出合适的部件,再重新组装起一个组合型的启动阀,装机试验,一举达到技术标准,并在随后的出访和训练中得到了考验。

    由于王友青水平高、技术精、干得快、修得好,加上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实际上他一个人干了几个人活,一年相当干了三年的活。

    任劳任怨,把工厂当做自己的家

    修船厂的钳工,主要承担舰艇主机、辅机、空气压缩机、尾轴、舵机、锚机、泵浦及各种机械设备修理,这些工作技术高、质量要求高、劳动环境差,属于脏险苦累而又责任重大的工种。工作中,有的地方人能钻进去,但身体无法动,有时身休要扭成几道弯,有劲还使不上,有些特殊的地方别人在外,拖着他的双腿,他便头朝下,拱到舱底,倒立着工作,夏天舱内温度高达40多度,炎热难熬,冬天寒气刺骨, 棉衣浸透着油污和海水,内衣又被汗水湿透,工作条件可想而知。

    王玉友青小组经常修理柴油机,修理大型的机器,人就钻到机器肚子里,站着、蹲着、趴着,浸在油底壳中干。修理中型的、半个身子悬空在机器里面,来回转动着干,而下半身子就在地板上滚动,王友青不无感慨地说:“干我们这行修船钳工,确实非常辛苦,担着很多风险,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没有良好的技术和艰苦奋斗的拼博精神, 就很难坚持下去。”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受到社会主义各种思潮影响,一部分职工工作消极,不愿承担既艰苦又担风险的主机修理工作,有些职工跳槽走了。王友青技术高超,也有人找他到外面干,但他始终不为优厚的待遇所诱惑,他总是说:“钱固然重要,但人总不能只为钱而干。工厂就是我的家,不能离开这个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追求的是为工厂,为海军装备维修事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这些年来,王友青获得不少荣誉,有工厂的、海军基地的、海军的、青岛市、山东省的,还有全国的各种奖状有一大摞,在荣誉面前,王友青总是谦虚地说,工作是大家干的,不能算在我一个人身上。

    王友青同志今年已经62岁,办了退休手续,但仍在厂里工作(聘用),身患高血压,每天只知从家到工厂,又从工厂回家,心里装的全是工厂的事、修船的事,很少关心个人的事。

    由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过程,王友青用实际行动作出了注释。在王友青身上折射出一代军工战士,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海军建设、为国防事业奋斗终生的时代风采!

    王友青格言:进了兵工厂,就是半个兵。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于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