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发帖《拖家带口亲子游!山西警车远赴青岛旅游爬崂山》称,一辆牌号为“晋·00344警”的别克商务警车,停在青岛崂山太清宫停车场上,“车门打开,车上下来男女老少六七人,但无一人身着警服。关上车门之后,一群人拖家带口向太清宫入口方向走去。”网友怀疑警车被私用,更寄望于相关部门能够尽快获知真相。(见8月11日《广州日报》) 在中国,开着公车去旅游,早已是司空见惯,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可要是开着警车去旅游,就显得太扎眼,太张狂,就像穿着警服打麻将一样,让人讶异。毕竟,警车不是普通的公车,《警车管理规定》对警车的使用也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作为维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工具,警车是严禁私用的。 再说,警车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执法符号,它代表着人民警察的形象,也承担着特殊的任务,或抓罪犯,或救人命,或排除险难,总之它是随时用来为百姓服务的。正因为此,人们通常对警车寄予厚望和信任,并且赋予它一种特权。因此,在警灯闪烁,警笛呼啸的时候,行车纷纷避让,行人驻足目送,这都表明一种尊重和依赖。用一句流行的话说,警员开的不是警车,而是政府形象。可是,如果这呼啸而过的警车是带着家人去旅游,那么,执法机构的尊严将如何维持?老百姓对执法机构的信任又从何谈起! 然而,不幸得很,警车私用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开着警车接孩子放学,接家人下班的事情,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至于警车闯红灯、乱停放、乱超车,更是屡见不鲜。前不久,不是刚刚发生了河南周口派出所所长开警车到西安旅游的事情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次,山西这辆警车拖家带口远赴青岛崂山,究竟是做什么去了呢?是办案还是旅游?如果是旅游,那么“花谁的钱?谁给的权力?”正像网友质疑的那样,“如果是办案,为何无一人着警服?为何带着两个孩子,还有女人?” 我的问题是,这辆招摇过市的警车是谁批准他开出来的?此行的各种费用,诸如油费、路桥费等等,由谁负担?会不会沿袭过去的那老一套——用“公”家的车,加“公”家的油,享受“公”休的日子,回去后“公”差报销?第三,在这辆警车消失的日子里,如遇紧急情况,却因警车缺位而造成的不应有的生命财产损失,该由谁负责?还有,在此期间,假如那辆警车因交通事故而不幸出现了人员伤亡,警员算不算工伤或烈士? 许多事情的处理要么虎头蛇尾,要么有始无终。那么,这起事例结果如何?根据过往的经验,我预料,有关方面对事情的处理,也许会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开警车的是个临时工,属私自驾车外出,未获得本局领导批准,现已辞退;二、那是辆套牌车,是不法分子喷涂了警车车身,悬挂了警车标志和车牌;三、得知有部分妇女儿童被拐卖到青岛,于是便衣警察连夜追踪,终于在崂山附近救出。根据当事者提供线索,还有一个小孩因病被丢弃,好心的道士救了他,病好后,该小孩暂住道院,于是一行人又前往道院搭救…… 河南那个驾警车游西安的派出所长最终是被撤了职。在我看来,那是必须的。因为,他们敢把警车当私车,自然也敢把公权当私权。指望这些人来执法,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显然是很难得到维持的。那么,山西的这位开警车旅游的最终该如何处理,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