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评论 > 正文

常德传:戴“紧箍咒”前行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28 09:40:26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国有企业就是一为国家,二为社会,三为职工,就是要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三个负责’是‘紧箍咒’,无论多难,都要戴着这个‘紧箍咒’一直走下去。”

    有人说,他是“国企管理大师”;有人说,他是中国港口管理的“教父”;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岳飞”。而他自己则说他自己是共和国的“长子”、“孝子”;他平和朴实,又果敢敏锐;他是受员工爱戴的“慈善领导”,又是雷厉风行、带

领团队创造奇迹的“实干家”。他就是常德传。

    近日,常德传接受中国国际海运网的专访,一见面,憨厚、率真的笑容透出这位已过耳顺之年的港口总裁的友善和淡定。

    常德传:戴“紧箍咒”前行

    ——访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常德传

    “干国企 就要做国家的‘长子’”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企业家只有具备卓而不群的思想,才能引领企业走向卓越,做强做大。青岛港的发展就是这句话的鲜活例证。

    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常德传,大学毕业后,到青岛港从事一线装卸工作,至今在青岛港工作已达40年。这40年,青岛港饱受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阵痛,实现了“六大跨越”、“世界一流”的梦想;实现了吞吐量资产总值、上缴税费、效率、效益飞速跨越;提升了全员队伍素质、组建了金牌作业团队……

    对此,常德传这样说:“在我们快速发展的背后,就是我们全港上下共同追求和价值观的强大支撑。”一语道出了常德传率领青岛港人走向成功和青岛港成为世界强港的深层奥秘。

    记者:您把“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员工”作为青岛港的三大使命,坚守使命需要牺牲个人利益,为什么要背负这么大的责任?您的个人理想是什么?

    常德传:主要是因为我们做的是国企,国企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国家的门户,代表国家形象,我常说,青岛港是“国家队”,就要做国家的中流砥柱,就要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所以我们要把国企做得更好、更强、更精。当然,我们付出的要更多。

    我个人的理想就是为中国能成为世界航海强国而献出自己的力量,把我们青岛港建成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我们这一代人的抱负。

    记者: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映射,您如何将您的爱国信仰灌输给青岛港每个员工,并形成青岛港的企业精神?

    常德传:青岛港很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有一个好的灵魂后,员工不用让他做什么,而是会自觉自愿地做好什么。

    青岛港建港已经有117年历史,这一段历史不仅是养育了几代码头工人,更重要的是风雨沧桑的历程培育了我们港口的企业文化,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青岛港的“三个一代人”精神,我们必须要很好地践行这个精神,实现我们的三大使命——“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大家有这种精神和这种使命,我们的港口就会形成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和共同理想,使港口能够又好、又快地发展。这么多年,我很深刻地体会到,企业文化了不得,一个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发展得更稳健,对青岛港来讲,不仅能够给国家创造更多的利润,还能给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给员工更大的发展天地。同时,企业是一个大家庭,形成了事业兴隆、人气旺盛、内部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成为青岛港快速发展的内动力。

    记者:您刚才说“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三个一代人”精神,您怎么看您这一代和80后或90后这一代人的不同使命?

    常德传:几代人和几代人是有不同的差别,但对于爱国报国应该都是共同的理想、共同追求。谈到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有共同的有愿景、共同的目标。譬如讲,我们当年讲的爱党报国和现在的都是一个概念,对我们国家的海运事业,对我们国家的港口发展,都要作出我们共同的贡献,不管是80后90后,爱党报国应该是我们不变的共同理想。

    正当全国企业积极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之际,《常德传论国企》一书在全国各地发行。该著作集常德传40年国企管理经验,字里行间无不贯穿着一位爱国企业家的人生感悟,闪烁着一位国有企业思想家的智慧火花。

    记者:《论国企》一书融汇常总裁在青岛港近40年的管理工作实践的思想、经验,您对这本书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期待?

    常德传:论国企是我在这些年的实践当中的感悟。国企不好干,比其他的企业难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历史留下很多沉重的包袱: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从哪里结?这是困扰我们国有企业的很大的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好,国企必须要回答好。我们这些年,关于怎样搞好国企的改革,把国企能够发展地更好,积累了不少的感悟,因此写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国企的使命谈起,一直到企业如何和谐共赢,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等等各个方面谈了些实践感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对我们国企的振兴起到一点总结、启发的作用,能给企业家们一些借鉴,使国有企业在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方面能够提供一些见解。

    记者:在当初国企改革时,青岛港没有让员工下岗,这次金融危机,青岛港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把一个员工推向社会,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但青岛港如何保证让员工没有危机感、安心地工作,同时又能让员工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如何平衡这个关系?

    常德传:这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使港口的实体经济遭受了重创,港口明显感觉到船少货少,比如波罗的海指数从去年最高的12000点到12月份的时候已经下降到不到600点,我们港航企业遇到了空前的困难,这种情况,我们经营企业的领导知道,广大员工更知道,他们会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被裁员。其实,裁员、减资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考虑,越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越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和员工同舟共济。

    所以我们就提出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实践当中确实这样落实的。为了保证员工不下岗,我们转岗分流了1400多名员工到其他的岗位上去。另外,我们对职工的收入也特别关注,尽管金融危机非常严重,资金短缺,但今年和去年的同期比,职工的收入还是增长了3%。

    这一点员工也是非常感激,他觉得企业在这么困难的时候能够想着大家,他们就会加倍做好工作,回报企业。他们在岗位上搞劳动竞赛,开展了“工人先锋号”的劳动竞赛活动,“工人先锋号”竞赛是班班赛、天天赛,比安全、比质量、比效益、比贡献。这样一来,大家就比出了精气神,知道自己的差距,算算自己给国家贡献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他们通过非常实际、形象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工作劲头调动得更高了,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确实是拿出了自己的实际行动,战胜危机,促进我们港口企业的发展。

    从1——5月份,我们青岛港明显地逆势上扬,整个港口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外贸吞吐量比去年增长了3%以上,集装箱比去年增长了2%以上。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而且得民心、顺民意,使广大职工团结一致,攻克时坚,创造奇迹。

    “国企不好干 但我必须干好”

    青岛港现在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如果把目光退回到五年前,那时,青岛市已经好多年没有批准青岛港建新的码头,这对于港口发展是极大的阻碍。面对困境,常德传没有抱怨,他带领全港依靠内部挖潜,管理创新等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记者:青岛港的“1>2”模式,被业界称为传奇,创造这一传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常德传:“1>2”是青岛港的一个特殊说法,就是要用一个青岛港的能力干出两个青岛港的业绩。这是自然数列当中不可能实现的,但青岛港要让他成为现实,怎样成为现实?就是我们要建成一个高效港口。

    我们通过职工练兵,学习技术,练绝活来提效率,我们创造了一批集装箱、铁矿石、纸箱等等一系列的世界纪录。另外,我们搞信息化,搞技术创新,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技术创新确实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每个岗位都能提高劳动技能,搞一些新的技术开发,自然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人的操作技术都有空前地提高,所以青岛港能够实现我们特殊含义的“1>2”。

    记者:目前的危机也会使港口之间的竞争更激烈,青岛港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您能否谈谈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常德传:目前,港口发展确实面临很多的困难,怎么办?我们港口企业目前是抱团取暖,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支持。比如山东,我们和日照港、烟台港建立了联盟,使我们企业在寒冬里,不恶意杀价,不恶意竞争,维护我们共同利益。

    下一步,对青岛港来讲,要加快我们的基本建设、建设一批高等级的深水码头,现在我们正展开“三国五方”项目,共同投资14亿美元建设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它的水深是﹣20米,十个泊位建成以后可以达到650万标箱的通过能力。同时,我们也准备跳出胶州湾,到董家口开发新的港区,我们想在新的港区以矿煤为主,建立一些加工保税区,建设物流园区,使董家口港区在3——5年以内能再建一个青岛港,使我们的物流产业,使港口在升级换代方面都有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

    记者:企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中国政府也非常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市场,您认为,中国港口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困难和机遇?青岛港有这方面打算吗?

    常德传:港口企业目前要走出去,我认为还是一个崭新的题目。因为港口一般都是属地化,当地开发、当地建设、当地发展,对于外部都是比较陌生的。在国外,各国政府对港口都会设置一些障碍,他们会把港口看做是一个国防的问题,安全的问题,有政策和劳动组织方面的障碍,还有很多风土人情方面的障碍,如果这些障碍解决不好,肯定会有很多困难,在这方面我们非常慎重,也研究了几年,但始终没敢下定这个决心,我想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们对外部环境的熟悉,走出去是指日可待的。

    记者:目前,有大部分港口都在内地开设“无水港”增加货源,请您介绍一下,青岛港这方面的情况?

    常德传:无水港讲的是把码头搬到内地,在内地当地办关,当地退税,给当地一些优惠政策,这个办法是非常有效的,这符合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

    我们青岛港从1995年开始就走向了内地,这几年我们在内地一共建设了15个办事处,最远的到新疆,东南到重庆、成都,还有兰州和西安,一直到郑州等等。当时我们和海关、内陆联手共同开发内陆集装箱市场,现在看来很有潜力,这对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增长也有很大的支撑作用。

    另外,无水港还能起到从海上通往内陆的箱量的增加,海上货物到港后,很多货物是内陆的,我们通过钟摆式的运输能够把货物运到内陆,内陆把货物拆开后,利用这个箱子再出口,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从国外进口的货物通过我们的铁路运到中亚、西亚等都有很大的增长量。所以,我们感受到办无水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我们港口发展潜力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我们的集装箱要保持持续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方式。

    记者:您退休之后的生活有没有打算,希望有怎样的生活状态?

    常德传:我还要继续研究港口的发展,总结好我们中国港口的自己的发展经验。实际上我感受到,通过我干的这么多年,我们中国的港口管理不落后,过去我上学的时候学的是苏联的版本,改革开放后,都学欧洲的或美国的,但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走过30年来,中国的港口管理形成了我们一套独特的体系,这个体系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符合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这一套管理方法是很管用的,很希望我们能把他总结好,使我们的港口不仅在经济实力方面要超过其他的发达国家,在管理方面也要让世界读到我们中国的版本。【国际海运网记者 王思元/刘宇政】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岛港化危为机逆市增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