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岛开发利用规划图 青岛市所辖海域共有68个海岛(黄岛除外),总面积14.23平方公里,全部为基岩岛,自东北向西南分布在全长710.9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它们是青岛不可或缺的独特资源,也是大青岛的重要海上拓展空间。 规划遵照国际海岛保护与利用标准,结合海岛资源特点,建立集国防、旅游、休闲、度假、科研科普、渔业、海洋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2002年编制了《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2003—2010年)》。该规划对推动青岛市商业网点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青岛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把青岛建设成为区域性贸易中心,起到积极作用。 规划形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骨架,次干道为道路网基础的功能分明、层次合理的道路网络;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交通为基础,出租车和海上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图 8 >>>>>> 点击进入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图 绿地系统规划 加强大环境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大环境绿化以荒山绿化、沿海基干林带建设为重点,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和珠山风景区为背景,以沿河道及高压走廊的防护绿带为分隔,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城市绿地建设以城市公共绿地为核心,以海岸线绿化风景走廊为纽带。 到2020年,城市绿地面积75平方公里,人均绿地达到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40%。 严格落实市政府划定的城市绿线,严格保护城市绿地,禁止各类建设侵占现有绿地。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发展目标 强化城市活力,展现城市风貌,远近结合,新旧结合,有机更新,合理安排。公共设施规划包括商业以及科研文化教育卫生养老设施等专项规划。规划公共设施用地71.50平方公里,人均14.3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24%。 海岸带利用规划图 12 积极与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岸线为目标,对710.9KM大陆岸线进行合理的功能配置,并对各功能岸线提出保护与利用指导。积极与海岛保护规划相协调,在加强海岛保护的基础上,以建设旅游海岛为重点,有序推进海岛开发为目的,合理确定海岛功能。 城市规划区用地布局规划图 13 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等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含青岛市域的海岸带地区与近海岛屿)。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胶州湾东部的鳌山组团、田横组团,西侧的胶南城区、琅琊组团为两翼的滨海组团布局形态。 >>>>>>点击进入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由中心城区向次中心城市辐射,与市区轨道线网有机衔接的四条市域轨道线,分别为:汽车东站经即墨至莱西轨道线;丹山经红岛城区至王台轨道线;鳌山卫经城阳至平度轨道线;太行山路经胶南至大珠山轨道线。 >>>>>>点击进入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图 城市性质: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城市职能: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城市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滨海宜居城市、现代文化名城。 完善普惠性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载体,为城乡人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公平性发展机会。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 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积极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加强生产安全监督,严格控制工业、农业和生活方面等各类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构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功能,减少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建设平安青岛。 生态环境目标:努力将青岛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城市。 以胶州湾保护为核心,加强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严禁非法填海和破坏生态湿地系统;积极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严格保护、合理有序利用海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实施严格的“绿线”管理制度;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河流的截污处理,加强城区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和重要区段景观营造,加强企业搬迁后污染土壤清理修复,全面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资源要素保护,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加强海域、岸线、湿地、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地区保护,突出胶州湾滨海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 青岛市中水利用规划 14 为实现再生水回用、雨水利用、海水利用与自来水使用互相补充、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可持续利用,青岛市2003年8月编制完成了《青岛市中水利用规划》,本着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近远期结合的编制原则,《青岛市中水利用规划》具有可实施性和适度的超前性;并在国内同类规划中处于领先水平,对促进青岛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主要地铁线路规划分布图 15 |
上一篇:展望青岛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