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科技 > 正文

广东现鸭嘴龙脚印 中国最大鸟脚类恐龙足迹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19 07:32:13 广州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著名的“恐龙之乡”韶关南雄市发现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鸭嘴龙类足迹,这也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鸟脚类恐龙足迹。这是本月15日出版的学术刊物《地质通报》上公布的喜讯。昨天上午,记者在南雄市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的带领下,赶赴这一系列珍贵足迹的发现地南雄古市镇进行了实地考察。

    发现历程:

    我国首次发现鸭嘴龙脚印

    据南雄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批脚印最早是广东知名地

质学家张显球教授于2002年在考察中发现的,张教授随后将发现告知南雄国土资源局。 由于该局和张显球都未能确定该批恐龙足迹的种属,再加上担心遭遇长时间风化后脚印受损。去年,南雄国土资源局专门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请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邢立达博士等学者到南雄考察。邢博士等学者经过近1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可以确定这是大型鸭嘴龙的脚印化石,并于7月15日在权威刊物《地质通报》上发表了该论文。

    据邢立达介绍,以往在美国怀俄明州也曾发现过鸭嘴龙脚印,而在我国山东、内蒙古等地也有鸭嘴龙类化石,但这次在南雄的发现则是首次在中国找到鸭嘴龙脚印,而且这些脚印与美国朗氏鸭嘴龙足迹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很可能是鸭嘴龙属的一个新种,该新种的足迹被命名为南雄鸭嘴龙足迹。

    新发现有两大意义

    邢立达和南雄市博物馆的专家告诉记者,这次在南雄的新发现有两大意义。

    意义一:

    鸭嘴龙分布于北美到中国南部

    “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广东也有鸭嘴龙足迹,这次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邢立达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一支中德联合考察队曾在南雄杨梅坑一带发现了“疑似”鸭嘴龙脚印,但后来该批脚印风化比较严重,难以确证。1979年,中国的董枝明教授在南雄发现了一种小型的疑似鸭嘴龙类的脚印,但该脚印是否真正属于鸭嘴龙目前仍有很大争议。而这次在南雄的发现才真正比较确切地证明,鸭嘴龙的足迹曾分布于从北美到中国南部的广泛区域。

    意义二:

    为研究恐龙灭绝提供依据

    在南雄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了一枚保存完好的鸭嘴龙肢骨化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里还保存着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中有相当部分很有可能就是鸭嘴龙蛋。在南雄发现鸭嘴龙骨骼、蛋、脚印等一系列的“生活痕迹”,足以证明南雄在几千万年前是非常适合大型鸭嘴龙生存的。由于鸭嘴龙是属于恐龙时代晚期的一种恐龙,因此这些发现可以给未来对恐龙灭绝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鸭嘴龙简介

    鸭嘴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腿部有三根趾头,后腿长而有力,前腿则较小且无力。鸭嘴龙主要以柔软植物、藻类或软体动物为食。它平时四足行走,但在遇到敌害时会用两足直立逃跑。前足各指之间有蹼,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历史重现

    3只恐龙在“红层”上漫步?

    记者昨日来到了发现鸭嘴龙类足迹的现场。该地位于南雄古市镇一处偏僻的小山岭中,这里是典型的南雄“红层”地貌。

    “红层”是千万年来各种含有红色的氧化铁的岩石经过各种自然作用形成的一片片宛如波涛起伏般的红色地貌。研究、保护恐龙遗迹数十年的南雄市国土资源局林有利副局长告诉记者,在这片土层里完好地封存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如恐龙骨骼、恐龙蛋、恐龙脚印、阶齿兽、贫齿兽、鳄鱼、龟、螺、各种轮藻类和硅化木等化石。

    记者在一处小坡上看到,在一片坚硬的红褐色泥岩上,十多个凹坑蜿蜒有序地斜向着小山而去。“这就是专家们发现的鸭嘴龙类足迹。”林有利说。可能由于经过长年累月风雨冲刷、烈日暴晒的原因,这些凹坑形状并不一致。其中有一部分脚印可以明显地看出有三只粗长的前趾,有一个脚印却仿似巨大梅花状,还有一个脚印则呈现出长圆形状。

    记者在这片面积约10平方米的岩石上粗略地数数,肉眼明显可见的竟然约有20个恐龙脚印,许多风化脱离小石砾将脚印凹坑填埋了大半。

    林有利介绍说,目前肉眼能看见的这批脚印最大直径约为40厘米,最小的也有20厘米左右,据此推测该恐龙体长能达6到8米,属于大型鸭嘴龙。从脚印大小不一、方向一致的分布来看,“很有可能是3只大小不等的恐龙沿着小土坡斜斜地往上走。” (记者 卜瑜 钟达文 通讯员 朱祖纯 李子亮 林有利 郭盛斌 摄影报道)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14岁男孩学变形金刚加能量 喝汽油五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