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小鲍岛民俗城9月纳客 建全省最大民俗农贸市场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06 07:04:23 青岛财经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小鲍岛民俗城效果图

    很多老青岛人很怀念当年的小鲍岛,今年9月竣工的小鲍岛民俗城,将为他们弥补这个遗憾。记者了解到,由青岛吉食来食品有限公司主办的小鲍岛民俗城正在建设中,该市场投资2000万元,将建设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最大的,集农贸、百货、美食、夜市、娱乐于一体的,具有强烈民俗风格的大型农贸市场。9月10日,小鲍岛民俗城建设将全部竣工。

    9月10日全部竣工

    乐陵路

农贸市场位于桓台路、邹平路、铁山路之间,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长期以来,市场破旧无序、混乱不堪,周边环境也是脏乱差,与日益蓬勃发展的特色市北文化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直接影响着市北区的形象。

    昨天,记者在乐陵路看到,工人们正在原先的乐陵路农贸市场紧张的施工。这里在建的,就是小鲍岛民俗城。记者在二楼看到,青砖已经贴到墙面上,蓝色的吊顶,黑砖、月牙门都有着浓郁的民俗风味,工程基本接近尾声。据了解,该市场投资2000万元,目前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一半,工程外立面在8月1日前完工,一楼装修在9月8日前完成,二楼于7月8日前交付,9月10日,小鲍岛民俗城建设将全部竣工。

    小鲍岛民俗城建成后,市场脏乱差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观,同时解决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体现浓郁民俗味

    主办方青岛吉食来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廉洪君告诉记者,农贸市场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市场,小鲍岛民俗城就是要建成一个涵盖着中国民俗、民风、民情,承载着厚重中国文化的市场。

    据介绍,小鲍岛民俗城是民族式的建筑风格,墙体采用青砖、黑瓦、琉璃檐,大门是传统中式城门垛子,内饰是清秀的月牙门,饱含浓重的民俗风味。市场建成后,将引进民间艺人和特色小吃,在一层显著的区域辟出一条艺人街,拟将一批民间艺人、青岛特色民俗召集吸引进来,以期弘扬民族文化,保护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农贸区域每天下午6时关闭后,还有一个夜市将和美食城共同营业到午夜。

    小鲍岛民俗城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目前,市场招商情况火爆,一楼85%以上的摊位全部招商完毕。廉洪君的目标,是建设青岛市乃至山东省最大的,集农贸、百货、美食、夜市、娱乐于一体的,具有强烈民俗风格的大型农贸市场,为市北区的特色经济再添一朵奇葩。

    打造辽宁路商圈

    工商市北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市北区正在形成以辽宁路科技街为代表的商圈,辽宁路周边主要是数码产品等高科技产业,分布着2000多个公司,消费层次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周边缺乏配套市场,小鲍岛民俗城的建成,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从而也进一步扩大市北区第二大商圈——辽宁路商圈的内涵。

    如今的小鲍岛,已经焕发出巨大的商机和活力,成为岛城商家竞相观注和抢摊的“黄金地段”。业内人士认为,小鲍岛民俗城建成后,将西牵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东连辽宁路科技街,北接天幕城,呈现一派连接青岛东西部商圈的“走廊经济”,进而形成一个环民俗城、小商品市场、科技街、天幕城的,继台东商圈之后的市北区第二大商业圈。

    ■历史资料

    小鲍岛的历史

    提起小鲍岛,很多青岛人自然就会想起铁山路、包头路、妇幼保健院、益都路、辽宁路和黄台路。青岛的老地名,有许多是互相对应的,小鲍岛与大鲍岛相对应,大鲍岛即在现在的市立医院高坡处,小鲍岛即是黄台路的一片坡地。

    1928年编纂的《胶澳志》记载着,上世纪初,黄台路的前身曾经叫“小鲍岛街”。这是小鲍岛首次作为地名,出现在青岛的地方志里。当时的小鲍岛,主要是指黄台路一带。据说,这里当时住了几十户人家,主要以种菜、倒卖货物为生。

    小鲍岛的首次大规模开发是在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1915年,日本人在青岛聊城路一带,建起了与老市区相对应的“新市区”,将聊城路一带作为商业中心区域,而包头路、铁山路、益都路、黄台路和辽宁路一带,即成为日本侨民的主要居住区。小鲍岛的地名,也成为益都路一带的代名词。

    小鲍岛的第一次区域功能变化始自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之后,许多小工商业户蜂拥进小鲍岛,工商业出现了小小的繁荣。大凡临街的房子,都办起了小零售商铺,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初期,各种商号林立,餐馆饭店应有尽有。据称,当时这里经营最多的,有五金店、油漆店、化工店、印刷社、照相馆、药铺、小人书摊、土产杂货店、丝绸庄、布店、印染店、小百货店、小商品摊、各类修理铺,以及各种风味小吃店。当时的小鲍岛,几乎可以说是中山路商业街的一种补充,成为青岛最早的廉价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当年逛奉天路、益都路,也成了女人们的购物天堂。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小鲍岛成了青岛人的服装一条街、小商品一条街。改革开放后,这里又建起了有名的“科技街”、民间风味小吃街、儿童游乐园和一年一度远近闻名的元宵山会。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这里相继建起了几座大商城,成为青岛电子信息产品的“大卖场”。

    ■相关新闻

    一位老人眼中的乐陵路市场

    吕老先生今年62岁,他见证了乐陵路农贸市场的繁荣与辉煌。

    上世纪80年代,市北区工商局在乐陵路和博兴路建起了博兴路农贸市场,市场面积8000平方米,有600多个业户。当时,市场非常繁华,市民都称“市南有四方路,台东有南山,市北有博兴路”,是青岛市最繁华的市场之一,从乐陵路到辽宁路,从泰山路到桓台路的居民,大多在此购买日用品,一年的交易额过亿元。

    2000年,博兴路农贸市场退路进室,更名为乐陵路农贸市场,被评为青岛市的样板农贸市场。后来,由于经营环境比较差、居民拆迁消费群流失、管理不到位等各种原因,市场逐渐萧条,到小鲍岛民俗城建设时,只剩下100多个业户。(记者 初小燕)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延安路水管爆裂积水半米 大水过后路面裂(图)
下一篇:崂山熊牧场已开门纳客 大狗熊憨态可掬(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