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青岛建成雷电监测系统 测300公里内精确位置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05 15:14:22 青岛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闪电定位探头。市气象局提供

雷电监测系统界面。

雷电监测示意图。

    进入夏季,岛城降雨开始增多,雷电灾害频发,气象资料显示,青岛年平均雷暴日为20至30天,全市雷暴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青岛平均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十余人,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每年我市平均有370多起电器被雷击事件,其中大多发生在夏季。记者从市气象局防雷中心获悉,我市目前投资建成了雷电监测

系统,可监测方圆300公里内发生的雷电的精确位置,能在雷电危险临近20分钟前发出预警信号,使处于监控范围内的危险地带人员及时采取避险和防范措施。

    最迟提前20分钟预警

    市气象局防雷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的闪电定位仪设备,属于省气象局承担的国家级监测预警工程之一。和以往的雷达监测雷电系统相比,闪电定位仪的闪电定位和闪电预警优势十分明显。以往的雷达监测系统一般靠雷达回波监测,容易受地形和高大密集建筑物等因素干扰和影响。闪电定位仪依靠电磁脉冲磁场监测原理,借助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云图和雷达信息,可以更加综合地监控雷电的发生和发展、移动趋势。“它像一个嗅觉灵敏的猎犬,监测范围内出现了强对流的天气,它就能自动跟踪空中辐射出的声、光、电磁场等,遥测放电的大小、方向、频率和变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遇有强对流天气过程,这一系统在雷电危险临近20分钟前将发出预警信号,使处于监控范围内的危险地带人员及时采取避险和防范措施。据介绍,这一雷电预警系统具有针对性强、精度高、可准确即时发布雷暴临近警报的特点,不仅能为预报雷雨天气、及时避免雷击危险提供依据,还能为雷电强度、位置、类型等资料分析与统计提供依据。

    覆盖全市300多公里

    单个闪电定位仪只能探测出大致方向和位置,定位误差大、强度也无法确定,但是多个定位仪器组合在一起,根据电磁波达到不同定位仪的时间差,就可以精确地测定闪电发生的位置。据市气象局防雷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在市气象台、胶南、平度、莱西、李村设立了5部闪电定位仪,组成了雷电监测系统,可对半径为300公里范围内云地闪电的方位、距离、强度等进行精确的监测,分析预测雷电是否会对市民生活产生影响,提前做好预警保证市民安全。由于该设备可以精确定位至少90%以上的“发生闪电”(关键看监测站布局),结合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数据,对“发生闪电”的特征、强度、位置和频率做出准确测算后,就可以充分预测雷电的强度和移动趋势,提前对存在危险的雷击区域、范围实施预警。

    相关链接

    全省6个监测站

    气象资料显示,山东省雷电灾害事故总数列广东省、福建省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市气象局建成的闪电定位设备,是省气象局承担的国家级监测预警工程,我市是全省六个站点之一。雷电监测站主要用来探测云地闪,能区分云地闪电的正负极性,并测量每次回击过程的时间、位置和峰值强度等参量,同时将探测数据上传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气象、航天、航空、通讯、林业、电力、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建成的雷电监测站包括蒙阴、兖州、章丘、寒亭、威海和青岛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建设雷电监测站(云地闪站),实现了对云地闪的自动监测。6个雷电监测站投入业务运行,可有效地提高山东省雷电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保证其正常功能。(记者 徐美中)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太阳黑子大爆发 青岛天文台提醒注意市民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