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 正文

云南一粮油公司被员工逼停 法人代表挥刀自残

1
青岛新闻网 2009-07-04 16:01:13 云南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员工逼停云南一粮油公司 法人代表挥刀自残

部分员工强行将公司大门锁住两年多 记者张玉杰/摄

员工逼停云南一粮油公司 法人代表挥刀自残

该公司法人代表朱建国不服工商局决定,已向省高院提出申诉

    7月1日,罗平县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朱建国带了把水果刀在身上。由于公司在两年前遭部分员工强行关闭,而另一家公司欲以“零租金的方式”兼并,在接到通知到粮食局开会协调时,他掏出水果刀,在自己的胸口和肚子上划了两刀。

    “我走投无路,只有以死捍卫公司!”所幸,朱建

国的过激行为,很快被人制止,才避免了更加严重的情况发生。

    7月2日下午,记者在罗平县医院见到朱建国,他正躺在病床上,胸口和腹部均被纱布包裹着,据其称:“伤口不太深,也不算长,共2道。”

    “我现在属于内外交困。”朱建国介绍,他所领导的公司停产两年多,因为“公司未按期履行合同”,被省外一家公司告上了法院。去年8月14日,罗平县工商局以“公司注册时提供虚假材料,采取欺骗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登记”为由,撤销了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的登记,相关部门则组织人员前去清算公司资产。朱建国不服工商局的决定,目前他已向省高院提出申诉。

    朱建国称,相关部门和公司一部分职工私自从昆明引进了一家公司,要求以将公司“零租金租赁给对方生产经营”。6月30日,那家公司在警察保护下准备强行进驻,因朱建国与大部分职工前去阻挠,进驻未能成功。

    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当晚开会研究了这一事件的解决方案,7月1日通知朱建国到粮食局去接受“方案结果”。在粮食局领导宣读会议记录过程中,53岁的朱建国怒了,他掏出提前藏在身上的水果刀,一边在胸前比划,一边哭喊,情绪激动之下,刀子在胸口划出了两道伤口。

    对此,粮食局两位副局长和一位办公室主任证实,人们当时好言相劝,直到朱建国情绪稳定后,才敢冲上前去夺下了刀子。

    少数人逼停公司生产线

    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罗平县粮食局下属的国有企业,曾负债1000多万元。2003年,经罗平县政府批准进行改制,由职工选出法人代表组成民营企业,负责偿还所有债务并安置原有的124名职工。

    2004年3月18日,朱建国与其他3名自然人作为股东组成股东大会,制订了公司章程后到罗平县工商局申请注册登记,经批准后成立“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由于公司欠银行1000多万元贷款,信誉度已经严重丧失,为确保公司能够正常生产和运转,朱建国采取向亲朋好友借款、发动职工集资等方式,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偿还了银行261万元的贷款、支付180万元利息,为所有职工购买了五险,职工每月都能按时拿到1000元以上的工资。

    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起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该公司所生产的银瀑牌纯菜子油,在2006年度被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评为“放心油”,在2007年4月被曲靖市知名商标认定领导小组认定为“曲靖市知名商标”,在2007年11月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转眼到了2007年6月12日,一群职工突然冲进车间,切断了公司的生产线;锁闭了公司设置在街面上的门市。

    这“部分人”究竟是些什么人?罗平县粮食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翻开了厚厚的笔记本:这家公司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目前在册职工68人。2004年3月5日,朱建国被推选为法人代表,更改了公司名称并注册登记;2007年3月26日,3名职工向粮食局递交了一份申请书,反映了朱建国“存在经济问题、公司无信誉、用工不当、分配不均”等7个问题。

    “这些申请书上,皆有职工的联名签名。”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然而,经调查,朱建国不存在套取公司资金的行为;银行不贷款是因为原来欠贷1000多万元的问题,丧失了信用度,与朱建国无任何关系;用人当与不当,缺乏事实依据;将对职工发放的500元基本工资改为350元,是因为有11名职工一直没上班。

    “双方为此两次对簿公堂,法院判令公司为没上班的职工支付350元基本工资!”工作人员说,2007年4月5日,又有3名职工递交申请,要求解除朱建国的法人代表资格,审查其存在的问题,对公司进行改制或公开拍卖。

    同年4月27日,“部分人”强行关闭了正在营业的经营部门市,粮食局等单位前往协调,公司重新正常运转;6月12日,“部分人”又将车间大门、经营部关闭,一直持续至今。

    受访职工:大部分人想回来上班

    一部分职工逼停公司究竟想干什么?4名接受采访的职工说:“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因为他们背着大家从昆明引进了一家公司,号称公司必须改制。还鼓动大家说:‘目前的工资太低了,引进的那家公司,可以为每个员工额外支付10万元’。”

    而强行关闭公司的那些人现在何处,职工们都不愿意介绍,连目前仍躺在病床上的法人代表朱建国也称“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

    榨油车间工人于师傅说,在那份“要求引进昆明某公司”的申请书上,自己并没有签过名,然而,他的姓名却出现在了申请书上。据于师傅回忆,当时那些职工在公司门口找到他,称“目前的工资太低了,我们要联名上书相关部门来协调解决”,于师傅就签了名,后来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我们这些在册的职工都四五十岁了,重新就业谈何容易。我相信,起码有40多人愿意回公司上班。”51岁的于师傅说,公司68名职工目前已经“待业”26个月。昨天,于师傅等几名工人还在大门紧锁的公司门前转悠。

    职工们找出一份《租赁经营合同》,那是由银瀑粮油公司和昆明某公司以及罗平县粮食局三方所拟订的,其第一条就规定,粮油公司将所有资产以零租金租赁给昆明某公司生产经营”。

    对这份合同,公司法人代表朱建国根本不承认,职工们也不同意。他们质疑说:“我公司与对方签订的合同是怎样谈判的,什么人谈判的,他们能代表我们的权益吗?这些全都不清不楚。”

    《租赁经营合同》上还规定:粮油公司的债权债务与昆明某公司无关;新公司成立后,为在册职工续交各种社会保险,本人愿意停薪留职的,5种保险费用由个人自行负责,分配实行罗平县最低工资加计件工资。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个月最高只拿得到700元工资,还要自己交保险,怎么可能?”当初公司改制时,大部分职工都投入了金额不等的集资款,职工们因此提出要求:“请把我们的资产划出来。”

    工商局:

    当时合法现在非法

    在去年年检过程中,罗平县工商局以“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在办理公司登记时,为了能够达到登记条件,持罗平县粮食局文件、罗平县人民政府批复以及虚假的公司章程、股东协议等材料骗取公司登记”为由,于2008年8月14日撤销了该公司的设立登记,扣留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要求罗平县粮食局负责组织清算债权债务。

    对此银瀑粮油公司职工均表示无法接受。公司至今仍保留着罗平县政府2003年2月10日对公司改制的批复,其中明文规定:“改制后的企业原享受的政策不变,同时享受国家对民有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而罗平县工商局2004年4月13日出具的一份《证明》则同意:“根据有关规定及企业改制方案和政府批文,我局于2004年3月19日依法核准原罗平县工业公司改制登记为罗平县银瀑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朱建国很委屈:“这些材料都有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白底黑字、大红公章。为什么当时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认为我们是合法的,而事隔5年之后,却变成了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呢?”

    对此,罗平县工商局的解释是:“这是新出现的矛盾,现在是法制社会,必须依法办事,所有手续都必须依法办理,对于违法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倘若不服该决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商局要求“罗平县粮食局负责组织清算债权债务”,然而昨天县粮食局两位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粮食局在此事中地位非常尴尬。因为改制后,银瀑公司属于民营性质,已经与粮食局脱离了关系。粮食局以及相关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协调的作用,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只有企业本身。

    对于工商局的决定,朱建国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虽然一审、二审皆败诉,但他已向省高院提出申诉。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都市时报)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英报称意总理因为大嘴冒犯G8几乎所有与会国
下一篇:FBI向萨达姆问话內容曝光:从未与拉登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