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半岛网闻 > 正文

二棉老厂房改行拍电影 将建公园发展影视产业

1
青岛新闻网 2009-06-29 08:12:50 青岛早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二棉”老厂房“改行”拍电影

    旧址内现存有日式风格建筑群5栋 将建成纺织工业遗址公园发展影视创意产业等

位于海岸路22号的国棉二厂老办公楼被绿色环抱(记者 于小阳 摄)

    位于海岸路22号的青岛国棉二厂,其前身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青岛支店是1917年日商在青岛建立的第一个纱厂。92年过去了,解放前青岛曾有的九大纺织厂中,国棉二厂保留的旧厂建筑最

为完整。四方区文化部门规划将国棉二厂旧址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下来,利用原有建筑与厂区,改造成集公共休憩、公众体验于一体的工业遗址公园。记者近日来到国棉二厂旧厂区内看到,当年日商建造的总经理办公楼在绿树映衬下,显得沧桑厚重。

    当上纺织工感觉特自豪

    1956年,69岁的国棉二厂退休女工曲美香刚入厂,那时青岛国棉二厂已是全市数一数二的棉纺厂。“我入厂时只有16岁,父母过世,哥哥参了军,民政部门把我安排进了国棉二厂,成了那个时代青岛人很羡慕的纺织女工。”

    曲美香向记者回忆起,当年11月她被民政部门人员领进国棉二厂报到。当时正是国棉二厂生产最忙碌的时候,车间内纺纱、织布机器都在运转。“我进厂后,经过半个月培训,开始到织布准备车间工作,主要任务负责接辊子。”曲美香说,“在织布准备车间,我工作三个月就出徒了。学徒工的每月工资26.92元,在当时算是高工资了,要知道那时大半尺长的黄花鱼才8分钱一斤。以后工资是62.9元,是其他行业同等级别工人的两倍工资。”

    下班听老职工忆苦思甜

    曲美香记得工厂里每天下班后,车间班组都要开学习会,最主要内容听老职工忆苦思甜。老职工的忆苦控诉,让16岁的曲美香对自己岗位倍感珍惜。“很多老职工,一提到解放前都会落泪,那时工人没有地位。一天两班倒,一般工作12个小时,工作任务都很重。负责监管工人的旧社会把头,身上挂着标志身份的红带子,拿着皮鞭满车间转悠,看谁动作慢或不顺眼,上来就打。”

    “我进厂时厂里有两千多工人,我在一线车间一干就是13年,到了管理岗位后,国棉二厂的规模已经是我入厂时的两三倍大了,主要生产工业用布,女工占大多数。当时一个棉纺厂,几乎就是个小社会,托儿所、医院、商店、菜店,厂子里都有。”曲美香说,如今年龄在50岁左右的国棉二厂职工子弟几乎都是被自行车推着长大的。那时候,每到上下班时间,整个海岸路上全是骑着或推着自行车上下班的纺织工人。

    生产最繁忙时要四班倒

    青岛“二棉”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鼎盛期。对此,上世纪70年代入厂工作的顾文华印象深刻。当时海岸路南头有国棉一厂、中段有国棉二厂,加上附近的兴隆一路国棉三厂,海岸路成了名副其实的“纺织”路。“工厂职工人数最多达8000人。国棉二厂主要生产制造轮胎用的帘子布,是我国重要的锦纶帘子布基地。生产最繁忙时,工人四班倒。”

    不过,由于大环境变化,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棉二厂这个历经风雨沧桑的纺织企业,伴随着市场大潮的起起落落,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为摆脱困境,1999年12月国棉二厂经实施兼并、资产重组,成立了青岛联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我市开展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 确定447种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