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昆明铁腕治“拖”为啥敢动“实权派”?

1
青岛新闻网 2009-06-23 11:20:49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因为对重点项目重视不够、督促协调不力、服务不到位,致使项目未能按计划开工、开工未动工或进展缓慢,云南省昆明市的39名官员被严厉问责,其中1人还被免职。被问责的干部个个都是“实权部门”的领导,其中不乏区委书记、区长、副区长。(6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全国的工作大局。通过抓项目来保增长是比较一致的共识。昆明对39名抓项目不力的“拖沓”官员加

以严厉问责,用铁的手段来保增长,算是抓到了点子上。

    这几年,对官员的问责逐渐成为常态。某某官员早上还抖着威风,中午就已经黯然下台。被问责的人虽多,但也有规律可循,往往是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在工作岗位上严重玩忽职守等等。即使如此,真要处理某个人,仍然是为之抱屈的、惋惜的都有,本人也很难接受。而如今,因为拖沓被问责甚而至于要被免职,想来阻力更大,更需要痛下决心,而在社会上形成的影响也将更为深刻广泛。

    在很多人看来,“拖”本身就是一种工作方法。“拖”可以回避矛盾,“拖”有时也可以使事情不了了之,“拖”有时还能拖出效益。有些该办的事情迟迟不办,对于当事人来说,心理明镜似的,知道是该上点货润滑润滑了。“拖”好处如此之多,何乐而不为?但拖来拖去,必然要拖掉发展的机遇,也会拖出许多新的矛盾。就拿抓项目来说,一些政策机遇不会经常有,项目铺排开了,但不抓紧进行,过了今年,也许就再也无法推进。一个两个人拖也许还不要紧,但是几十个或者大家普遍在拖,那么保增长的目标必然无法实现,这也正是对“拖沓官”加以严厉问责的意义所在。

    事实上,拖沓之风非常普遍。八点开会九点到,这是会议之拖;上个月的公文这个月发,这是文件之拖;好几年前定了的事情今年才去落实,这是办事之拖,等等。这样拖来拖去,不仅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快节奏、高效率,而且也必然要贻误我们的工作和事业。为此丢官自然一点都不冤,也一点都不值得惋惜。

    但愿昆明之举,能让很多官员警醒。(人民网-观点频道)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官员“买不起房”,那他们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