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做下级还是做太监?

1
青岛新闻网 2009-06-19 14:13:57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日前,看了新华网天下杂谈《做下级还是做太监?》的文章,笔者深有同感。查办卢武铉弊案的是其一手提拔的大法官。卢武铉自杀身亡,有人质问这位法官,他的回答是:卢武铉提拔我当法官,不是让我当太监。如此回答,掷地有声,义正词严,让指责他的人无话可说。

    众所周知,太监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也称宦官,是专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阉官、内官、内臣、内侍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消亡之前,太

监作为帝王与后宫的奴仆,成就了王公贵族安逸舒适的生活。

    综观太监,大致有三种:一是迫于生计,以图生存;二是被迫阉割,转卖宫中;三是自阉进宫,以图发迹。这些人一方面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一方面又因其畸形心理和阴暗人格,反过来害人,甚至祸国殃民。他们媚上欺下,恃强凌弱,一般兼有奴性和狼性的人格特征,往往是治事治国无方,阿谀奉迎有术;举贤荐能无策,进谗害人有道;扶善安良无谋,拨弄是非有计;荣辱与共无心,结党营私有胆。其代表人物,当数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东汉专权骄奢的侯览,唐朝一代巨奸仇士良,明朝残忍阴险的魏忠贤,清朝权倾朝野的李莲英等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太监不仅涉足王公贵族的私生活,而且还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历史上许多朝代的衰亡都与太监作乱有关,秦、汉、唐、明四朝的覆灭则与太监擅权有直接关系。如唐朝的仇士良,在职二十余年,前后杀戮二王、一妃、四宰相。在离朝时,他叮嘱送行诸宦官,须诱使皇帝纵欢极乐,使其无暇读书和接见朝臣,以巩固宦官擅政的局面。

    太监在主子面前以“奴才”自称,投其所好是太监的“招牌菜”。如慈禧六十大寿,想摆摆积善行德的样子给世人看看。于是,在颐和园佛香阁下,一笼笼的鸟由李莲英指挥摆成一整排,然后由慈禧一一开启笼门放飞。但这些鸟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后又飞回笼子。慈禧有点不快,便问李莲英:“这些鸟儿怎么不飞走哇?”李莲英急忙跪地叩头道:“奴才回老佛爷的话,这是老佛爷德感天地,泽及禽兽,鸟儿才不愿飞走,这是祥瑞之兆啊!”马屁拍得天衣无缝。李莲英聪明乖巧,最善揣摩主子的心思。中日甲午海战,中国之所以败给日本,与李莲英挪用大量海军经费重修颐和园迎合慈禧,而他及手下从中渔利颇丰大有关系。

    毋庸置疑,“太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藏污纳垢,误国害民,早就应该扫地出门。然而,就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近百年之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不时可以看到“太监文化 ”的身影,太监人格和太监角色似乎仍然存在,甚至盘根错节、大行其道。广西钦州市原市委书记褚之田,每次私下见到成克杰,都要行跪拜大礼,外加送钱。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的继父去世,该县出动小车120多辆,数百名干部赴杜的老家鄢陵县奔丧,三个乡书记自备孝衣,亲自哭灵等等,类似情况并不少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让人深恶痛绝。

    官员人格太监化,奴颜婢膝,趋炎附势,是滋生腐败的黑色土壤,害莫大焉。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扶正祛邪,扬荣去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我们应警惕“太监文化”污染官风,谨防官员人格太监化。“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愿广大干部都如那个韩国大法官一样,不做精神太监,把腰杆挺起来,摒弃奴颜和媚骨,正道直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现有新闻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用户注册
相关链接

上一篇:制止“潜规则”最怕遇上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