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辆从成都天回镇开往火车北站的9路车,车内突然起火燃烧。事故已造成27名乘客身亡,创下成都公交车事故死亡人数新纪录;尚有8名特危重伤员未脱离生命危险。 公交安全的创伤,大大刺痛了国人神经。 作为城市流动的主载体、市民出行的主要搭乘工具,曾经认为的最安全交通方式,为何被轻而易举地“人为纵火”攻破?易燃品是怎么上车的? “沙丁鱼”车厢 当日的成 “早晨8点到11点,没有司机愿意往那里跑,出了名的堵,出了名的乱。”这是个让成都出租车司机“恼火”的路段,距离成都市中心七八公里,天回小镇依路而居。 除了路边的“野鸡车”和三轮车,9路车是天回镇人唯一可倚赖的入城交通工具,“它可以刷公交卡,而且起始站就在镇上。” 在这个城乡结合部,45岁的天回镇人罗佩已经开了8年车。每天清晨9路车司机罗佩从离公交车站不到1公里的家中出发,这位住在天回镇回迁房海滨苑“4星级小区”内的司机有着极好的人缘。小区内大多数人都熟悉他,热心、内向是大家一致的评价。 当日,除了提前到来的炎热,一切看起来并无异常。 当罗佩登上这辆车牌为川A49567的9路公交车驾驶位时,47岁的天回镇居民冯贵英已经守候在树阴下的站点。公交车牌很小,但人已经挤满了。多年来,没有人在意车子的车牌倒着读有些许诡异,事后却被广泛流传。 冯贵英只在心里粗略估算了一下,“坐上座位有点困难。”这位在双桥附近做生意的中年妇女,每天在丈夫陈富生的陪同下,坐2分钟电瓶车,从天新街来到9路车天回镇始发站。 那天,并不善于争抢座位的冯贵英依旧没有坐到座位,站在了车后门边。7时30分,刚刚开启的车厢内空调让她觉得凉快了许多。 从天回镇站到将军碑站,途经9个站,“每个站都是上来一堆人,下去三两个,车子很快就塞得满满的。” 此时车厢内已经不知不觉塞了一百多人。车子和司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拥堵。这辆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蜀都牌”客车,装配的是雷诺柴油发动机,车门后的标牌显示可“乘坐人数:85人”。 对于车子超载情况,事故后成都市交委主任胡庆汉给出的解释是:公交车是不能拒载的,所以很难控制车上的人数。按照公交线路配车的一般水平,每公里不低于2台车,9路公交车线路长11公里,配有36辆,实际配车水平约3.2台/公里,虽然配车较多,高峰发车间距缩短,但由于道路条件所限,乘客太多,该线路在高峰时段仍十分拥挤。 致命的车门 车子刚刚爬上川陕立交桥顶,“哪来的汽油味!”有个女孩叫起来,车厢内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用手掩住了鼻子。但是瞬间车内便冒起白烟,之后白烟变成了黑烟。 住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伤者付俊向《重庆晚报》记者回忆,听到车后部有人喊“油瓶翻了”的时候,他已闻到一股汽油味。 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学生陈传文母亲郭小红向记者转述儿子所见时称,车尾有一名男子把一瓶液体打翻在车厢里,“看上去像是故意的”,随即陈传文便闻到了明显的汽油味。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伤者黄淑华、吴曦丽、李成文、邓中文等多名伤者均称闻到了汽油味。 “司机停车!”车内有声音在喊,“停在桥上太危险,马上下坡停。”罗佩没有回头,看着后视镜高喊。 话音未落,车尾传来连续几声惊叫,原本固定的人群往巷道方向挤,此时火苗也窜了起来。但是车子开始下坡,前倾的车身使得火势顺着下行的地势直窜车头。 车子在川陕立交下坡第一二盏路灯之间停下来。冯贵英是在听到那一声惊叫之后,迅速转了个身,试图去打开后门,没有成功,随后便踩着倒下的人躯体挤到了前门,看见罗佩反复按电动按钮,车门纹丝不动。 事后,乘客向公安部门作旁证表明,罗佩曾经尝试手动打开车门,然而这扇“生命之门”坚持让车内乘客吃“闭门羹”。 交委事后的调查显示:这辆车配备两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后置发动机舱内又有一套自动灭火器。 6月4日该车收班时护场人员对车辆灭火器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装备齐全。同时警方在事故现场发现了三个安全锤“遗骸”。 然而事发当时除了逃生,车内的乘客“根本没想到去找”。 火苗舔舐着车厢,从车外看,“到处都是人影子在火里面晃”,尽管路人用劲砸窗,还是无奈地看着车厢内的人影一个个倒下,“几个身材瘦小的人,从后窗爬出来的时候全身带火,一跳下车便在路上跑,然后就倒下了,头发,衣服全部都烧没了。”开车送儿子上学路过川陕立交的杨军停下车,拿起自己车内的灭火器奔向9路车。 路上有人在打电话报119,有人在砸窗,有人跑向远处捡砖块,也有人站在原地如霎时停电的电动玩具般目瞪口呆…… 从18路车上冲下来的李先生,一接通电话便喊:“川陕立交有公交车着火了,很大,非常大!”然后挂电话,去抬人。 冯贵英记得自己是最后一个跳下车的,“趴在窗口,还有些害怕,有个男的让我快跳,他接着。”腾腾的大火已经把她的双腿“烤”麻木了,冯贵英不顾一切就往地上栽。 与9路车迎面停车的飞机维修工程师吕玉清看了一眼道路两边的车辆,“本来就堵,那时堵得更厉害。”消防车也一度被堵在警戒线外。 成都公安的通报称,消防队于8时02分接报,于8时11分出水灭火。 9时43分,火扑灭。 “携汽油上车的人” 6月6日,成都市政府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胡庆汉表示事发前日,事故车辆加油137升,事故发生后,车子行驶160公里,油箱剩油107升,发动机皮带尚存。在这辆柴油发动机车上,燃点较高的柴油并未发生燃烧,显然另有其他易燃物品。 此后一名消防人员告诉记者,在发动机皮带尚存,油箱完好的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另有其他易燃物在车内。 而成都出租车司机文师傅则告诉记者:行驶160公里的情况下,用掉30升油也是合理的。 6月7日,成都警方给出了确凿的物证:“燃烧公交车周围未发现爆炸抛出物,车辆底盘等部位基本完好,车辆未发现有爆炸痕迹;出事车辆拖离现场后,地面无炸点、炸坑;在车厢内残留物中多处检出汽油成分。” 成都市公安局副局长何建生正式向媒体披露事故是人为携带汽油上车导致燃烧,不排除故意或过失,但可以排除爆炸引发燃烧。 那么,究竟是谁携带汽油上车? 至6月7日,警方通过DNA比对已确定20名死者身份,目前尚有5名死者身份未确认。6月6日成都市卫生部门公布的70名伤者名单中,有4名身份不明。其中一名“无名氏”在紧随其后的一日里医治无效离世,并确认身份为天回镇居民易尊顺。 另两名标注为“聋哑老人”的福建人黄信段和张自星目前也无家属到来。6月8日,记者携手语翻译在病房见到了31岁的张自星和40岁的黄信段,据张称另有一名同伴也为聋哑人,但是伤者名单上未见,三人为朋友关系。这三人来自福建不同地方,5月20日后到成都“旅游”,居住在一朋友家。张当日上车时身揣60元现金外别无他物,三人本打算乘坐9路车前往车站买票,下一站是北川。 张自星在福建与老母亲、哥哥、嫂嫂居住,未婚。他常年在家务农,离家前没有去过别处。黄信段由于眼睛受伤,并不愿意交流。另一名在成都市卫生局10名伤员名单上未确认身份的伤者张坤学目前处于极危重状态。记者于6月8日见到了其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儿子张欠。来自四川内江的张欠于事发当日乘坐飞机从广东赶回成都。此外的5名死者与并未受伤的10多名乘客目前尚无相关资料。记者的调查也困难重重。 6月9日,网上一段视频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质疑。视频上传时间为6月7日。视频从9路车刚一停下开始,在车内尚在冒白烟的时候,一名中年妇女手持矿泉水瓶状的东西,哭喊着从车内出来,全身并无受损,一边声嘶力竭地喊叫,一边将手中的瓶子放进背包,30秒左右,该中年妇女跑出视野,但是哭声直至车子燃起熊熊大火。 视频长度为2分15秒。视频一出引来网友的争议,“该女子肯定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调查。” 然而,迄今为止,到底是谁携带汽油上车,汽油又是如何点燃的,依然扑朔迷离。 虽然我们可以想各种办法留下生命之门,但蓄意性的犯罪又能留给我们多少时间来开门? 虚弱的公交 巧合的是,就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二日,成都99路空调车发生空调氟里昂泄漏,广州公交车冒烟出现乘客踩踏。公交安全一时间成了公众心头之痛。 当成都警方在现场发现3枚安全锤遗骸之后,“为何安全锤没有发挥作用”的疑问也被问及成都交委主任胡庆汉,6月7日晚,胡表示要对公交系统进行安全改进,在车上设置语音提示、安全标志以及增设可储存视频等。6月8日,公交系统的改进方案确定。当日也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继9路车取消全封闭空调车之后,记者再度于当日8时许乘坐9路车,遇到的是“逢包必检”的严格安检。 公交车的伤痛从安全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意识缺失等“生理伤痛”,转而变成了“公交恐惧”的“心理伤痛”。循着“人为纵火”论,人们很快转入另一种担忧:作为城市流动的主载体、市民出行的主要搭乘工具,曾经认为的最安全交通方式,为何被轻而易举地“人为纵火”攻破?易燃品是怎么上车的? 比惨剧更令人心忧的隐蔽事实是,易燃易爆物轻松就能被带上公交的畅通渠道。回溯近年来在国内城市不断上演的公交燃烧惨剧,不难发现,自燃之外,纵火引发的事故早有先例: 2007年4月24日,北京一男子在公交车上纵火当场被捕,两名乘客烧伤; 2007年10月2日,一名停职男子在重庆一辆开往市区的公交大巴上纵火,造成27人死亡; 2008年5月5日,上海842路公交车发生爆燃,3人死亡12人受伤。事后查明,爆炸系有人携带易燃物品上车所致; 2008年7月21日,昆明一日发生两起公交车爆炸案,事后发现,凶手李某系报复社会作案。接连的事件证明,公交企业及整个社会,对公交安全维护其实都准备不足。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余建华认为,大城市的公共安全非常脆弱,必须要在细节上下功夫,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当前,我国各地的机场、火车站、地铁的安检措施相对严格,公交车等领域的安全防范却似乎成了盲点。 公交行业日常的装备隐患可逐渐排除,但我国人口众多,公交车客流极大,随车安检被指为“不符合中国国情”,公交行业在安全上依然面临长久的“制度性”先天漏洞。 成都公交的这把火,烧出了公交行业公共安全的“积贫积弱”。 亡羊补牢 目前,国内的公交车安全措施,除了规定不准携带危险品,对于乘客上车并没有规定和实行有效的安检措施。司机和售票员也无力承担这项工作,况且很多公交车属于无人售票。而至于公交整体民营化或将公交线路租赁、承包后松散运营的私人个体车主,只顾多拉快跑,安检意识更为薄弱。 此前,上海842路公交车爆炸后,一些城市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安检措施也只限于组织人力随机抽查的水平上,对于偶发性、突发性安全隐患的防范十分有限。这之后,仅仅两个多月,昆明即连续发生两起公交爆炸案。 此次成都公交燃烧事发后,国内一些城市公交的安全防范陡然升级,比如强化司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公交安全锤不再丢失,增加公交车应急窗、报警蜂鸣器、自动喷淋设备,改造车门等……上海等城市还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沈阳甚至禁止携带桶装液体乘车。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三品”上车,需督促司机做好监督、观察和检查工作无错,但司机不具有执法权,不能检查乘客随身携带物品,更做不到对每一名上车乘客进行安检。漏洞如何补缺?有网友建议,派员跟车不现实,可在公交上安装安检仪器来检查危险品。此提议当然至今未在国内公交车上实现。原因一是没有正规厂家生产,二是定制生产价格十分昂贵,且此项目属于系统工程,不是哪一家或几家公交公司所能承担。它涉及到国家制定标准、强制推行,以及如何消化成本等问题。 据此网友呼吁,国家相关部委应重视事关生命安全的公交安检仪,国家应予足够重视和研究,并尽快纳入决策日程。有人建议,国家财政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拨付专款,对正在运营的公交车、旅行车等大中型乘坐车辆进行技术改造,制定统一的国家安全标准并强制执行。 也有人反驳,这根本不符合中国现实。其实,就是在发达的美国,也没有搞此类的安检。美国人主要还是在车窗上下了功夫,在每个窗户下沿都有两个手柄,只要把两个手柄同时一按,再往外一推,整个窗户就会向外脱落。这就尽可能地给乘客打开了生命之门。 虽然我们可以想各种办法留下生命之门,但蓄意性的犯罪又能留给我们多少时间来开门?这也是2008年昆明公交爆炸案后,被激发出的一个话题。 有反恐专家当时即指出,国外,比如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及印度孟买等城市公交系统遭遇的恐怖袭击,我们时有耳闻,但自己国家的城市公交安全其实也处于看不见的风险中。公安部反恐怖局当年印发的《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中,爆炸、纵火等已被列为常见恐怖袭击手段。 专家分析,以报复社会方式出现的带恐怖性质的犯罪,有多发趋势,社会运行需对此添加更多防范,以获取安全感。目前,在国内,公交车是各大中城市主体交通工具。仅在广州市,目前的公交车日客流量就达550万人次。专家认为,因其搭乘者为防范能力较弱的平民,且具人群密集的特点,公交车容易成为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场域。最致命的是,一旦公共交通工具出现事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并造成相当时间的恐惧情绪。 此次公交惨剧后,四川省酝酿对全省公交车辆进行技术改进,成都市表示打造最安全公交系统,将出台六项整改措施。除车辆技改外,有两条措施引人注目:一是进一步强化公交车发班前、行驶中和收班后三检制度;二是建立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的发现、举报快速处置机制。 对此,网友仍追问———公交优先如何才能做到公交安全优先?城市管理者们将如何从此次惨剧中真正吸取教训?万一下次还有“人为纵火”,乘客能得到怎样的安全保障? 这些疑问,可能不仅仅是成都所能作答的。(本报记者赵佳月徐剑桥成都、广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