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二处处招聘5名淘粪工,当日就引来152人报名竞争。据了解,不少求职者都表示不愿当淘粪工,但听说淘粪工是事业单位编制身份时,不少求职者表示愿意考虑这一职位。(《工人日报》6月8日) 5个掏粪工岗位,招聘首日便引来152位报名者,如此热度,还真有些公务员招考的架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之间本无贵贱高下之分,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本该相互之间平 不难看出,掏粪工之所以成为炙手可热、角逐激烈的岗位,与其说是人们对“掏粪工”这一工种不存偏见,倒不如说是掏粪工背后的“事业编制”在闪烁着诱人的金光。众多求职者未必真是掏粪的好手,不过是衷情于“事业编制”的身份罢了。我们不妨设想,假如这5名掏粪工是非事业编制,哪怕只是换成企业编制,其热度也必将有天壤之别,两字之差,就足以产生“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巨大转折。个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事业编制不仅意味着稳定,更意味着可观的收入与福利,甚至有着“准公务员”的美称。虽然比不了公务员,但和企业相比,总体上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 一个掏粪工职位,30个人来争抢,非但不能说明人们的职业观摆脱了固有的成见,倒是暴露出了更为严重的择业成见与癖好,这暴露出一种畸形的人力资源分配形态。出现这一情形,怨不得公众的求职心态,要解决问题,须从职业公平角度入手,只有消弭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与不公,才能真正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到那时,也许“争当事业编制掏粪工”的事就不会出现了。(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