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近年上级多次发文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让大家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但这些措施只具短期效应,没过多久,文山依旧会海如故。据某县一位官员反映,他自己每年参加的大小会议不下200个,平均每个工作日开一个会。县委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活动更多,绝不会少于1000个,再加上平时迎来送往、接待应酬,他们身心俱累疲于应付。(新闻详见6月8日《半月谈》) 除掉法定节假日和周末双休日,每年的有效工 为何有那么多的会议?一个县有上百个部门和科级企事业单位,每个部门每年照例有年初工作部署会、半年总结会、年终表彰会、重点工作推进会,会议数量呈倍增态势。再加上条条块块各个系统的上级会议,都要求下级学习传达并向地方党政领导汇报,不少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作,皆离不开协调会、督导会、现场会、调度会予以拍板。于是乎,会议不断增肥增多,官员们成了频频出入不同会场的走马灯。 一年千场会,领导可真累。在很多时候,出席会议领导的级别决定着会议的规格,同时影响新闻报道的规格,所以各个部门施尽千方百计进行攻关,看谁能请动主要领导,办会成了部门、单位间的活动能量PK。对于领导本人而言,坐上主席台就得作“重要讲话”,需对上百个部门的工作乃至某些专业领域作“重要指示”,所以他们必须成为万能的通才,力所不逮之处,只能依赖秘书班子东拼西抄,所以有了会场讲话一大抄的奇观。更为尴尬的是,有些官员最忙时一天要参加十数个会,甚至要参加终场一言不发的陪会,在主席台上枯坐半日形同木偶,苦于分身无术,他们对某些应景会议只得找人来替,由此演绎出一个灰色段子:武戏有“武替”,裸戏有“裸替”,会场里面有“会替”。 泛滥的会议令官员们深感体倦神疲,难有精力和时间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受到最大拖累的却是一方百姓。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加剧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蔓延,降低了行政效率,而且会议本身成本不菲――既有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又有动辄数百上千人放下手头工作专事开会的权力责任成本,很多稍纵即逝的重要发展良机,就在唾沫星子飞溅的会议中白白流失。一年上千个会议,有多少“会”是为开会而开会呢? 会海无涯何作舟?狠刹文山会海要动真格,更要出行动大于语言的硬招实招好招。千万别拿貌似层层传达、实则层层落空的“以会议贯彻会议”老办法,来解决“一年千场会”问题,否则会海越填越大的悖论怪圈永远难以终结。(人民网-观点频道) |
上一篇:交警拒绝抓贼,人民养你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