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探测火星还需20年 “火星有没有水,火星有没有生命”,为了解开这些谜题,人类自从进入航天时代,已经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各类探测器。今年10月,中国也将加入探测火星的队伍,向火星发射“萤火一号”。 但真正实现“绕、落、回”三步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航天界,火星有航天器的坟墓之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说,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都以失 “萤火一号”在科技部立项时,焦维新是评审专家之一,他说:“首先要解决运载火箭的难题,要让探测器脱离地球引力必须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这样才能确保探测器不奔向其他天体”,焦维新指出,而目前中国运载“嫦娥”的火箭的速度只有10.9公里/秒。 不过,焦维新指出,单从切入轨道而言俄罗斯现在已能做到百分之百成功,由他们帮“萤火一号”切入火星轨道应该不成问题。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陈昌亚则指出了另一个难题,探测器的信号对地面指挥尤其重要,“一旦捕获探测器的信号,就像听到新生婴儿落地一样。” 但在茫茫太空,信号十分微弱,“没有信号就无法判断探测器是否进入轨道,也无法对探测器飞行作出调整。”焦维新说,这需要建立深空探测网,但中国还没有建立起像美国那样覆盖全球的深空探测网。“仅靠我们自己的国土现有的探测网和少量的探测船是不够的。” 对于中国何时能自主探测火星,焦维新认为恐怕还要20年。“不仅需要研制自己的运载火箭、还要有自己的深空探测网,提高探测器的跟踪通讯能力,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一步步探索。”他认为大量开展国际合作是一条捷径。 飞向火星:设计师揭秘中国“萤火一号”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命名为‘萤火一号’。” 中俄联合火星探测副总设计师、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昌亚博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解释“萤火一号”的来历:“别看它重量轻,但五脏俱全,它将携带照相机、磁强计等8件武器,肩负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的重任。” 仅花了23个月,我国就完成了一般要5年才能完成的研制任务,如果发射成功,“萤火一号”将在今年10月,从火星首次发回来自中国的问候。 火星上的大国来客 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 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距离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了21幅照片。 1972年,美国“水手9号”飞船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 1974年,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98年7月,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但以失败告终。 2001年4月,美国发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 2003年6月,欧洲宇航局的第一个火星登陆器“猎兔犬2”号及其搭乘的“火星快车”探测器由俄罗斯火箭发射升空,“猎兔犬2”号登陆火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2003年6月,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升空。次年1月“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2008年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后失去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