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品读女省长对公务员的真情告诫

1
青岛新闻网 2009-05-26 11:37:24 人民网-观点频道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青海省省长宋秀岩近日谈关键时期勇于超常工作时说,政府公务人员要有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公仆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就会充满感情、生出热情、迸发激情,把工作转化为一种责任,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200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由此,让我想起了诗人郑板桥的名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他听竹声萧萧,想到了人民啼饥号寒,看一枝一叶,想到自己这些小官吏的责任和使命。忧民之心,尽瘁之意依依可见。郑板桥爱竹,因为竹有“宁折不弯”的气节、“中通外直”的度量、“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在任十二年,他爱民若赤,节衣素食,想方设法“安黎元、济苍生”。他忤大吏,为民请赈,在百姓心中,他是“任尔时人仰面看”的翠竹,挺拔高洁,耿介超凡。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的感怀,听到宋秀岩省长所说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倍感亲切,倍受感动、倍生感慨。“民之所忧、我之所思”,这种“忧”、这种“思”表现出的不仅是感恩之心、恻隐之心、宽厚之心,而且也是为官者不断增强干好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动力。透过宋秀岩省长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人民公仆应有的忧思意识、爱民深情和进取精神。

    想当年,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初到兰考时,看到灾民逃荒深感“羞耻和痛心”。他不顾疾病缠身,亲手绘制改变兰考地区落后面貌的蓝图。当他得知自己快要不行了的时候,仍在为没能治理好沙丘而“感到痛苦”。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载,时常为了百姓的疾苦而寝食难安。去外地出差,住的是简陋的招待所,吃的是粗茶淡饭。他经常说:“想一想灾区那些仍饿着肚子的群众,大鱼大肉咱咽得下去吗?”。公安局长任长霞生前弯着腰倾听百姓的倾诉,拉着上访群众的手轻抚着他们的伤痛,为他们落泪的情形。她流的是愧疚的泪。她认为她没有当好这个公安局长,还有那么多不法分子在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正是由于有了像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新时期共产党人这样“民之所忧、我之所思”的好党员、好干部,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由此可见,宋秀岩省长所说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 是一种要求,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是检验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试金石”。如果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不愿意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之所忧,准确掌握民之所思,就不可能思民之所忧,行民之所思;如果不能做到思民之所忧,行民之所思,那就不是真心实意地执政为民。

    所以,党员干部忧民为民,人民才会得实惠、享安乐。官忧则民乐,官多一份忧,民多一分乐。为此,党员干部都应读懂宋秀岩省长的“民之所忧、我之所思”的深刻内涵,记住宋秀岩省长的真诚告诫,这样,才能做到以人民公仆的职责服务于人民,以解人民之危难取信于民。(人民网-观点频道)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欣闻休闲保健中心获得“AAA诚信守法经营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