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5月25日讯 晚上关了灯就睡不着觉,只能开灯就寝,大学生小田的古怪行为搞得舍友晚上也无法安睡。日前,她来到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心理医生分析说,小田是因为工作没有着落患上了“未来焦虑症”。 青岛某高校的大四女生小田(化名)最近十分烦恼,晚上只要一关灯就睡不着觉。原来,此前她一心一意准备考研,一直没找工作,两个月前,成绩下来后,没考上的小田开始着手找工作。但是现在工作不好找,小田眼看着宿舍同学已经找到工作,焦急万分,晚上只要关上灯,她就觉得没有安全感,紧张得睡不着觉,于是只能开着灯睡觉,搅得舍友都睡不好。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冠军分析说,这是典型的未来焦虑症。如今面临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整天坐立不安、不自信。最近几家知名网站举办的第一期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大学生经常处于烦躁、郁闷、无聊的情绪当中,10%的大学生表示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而40%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就业。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七成人不自信。 据了解,5月25日,是第五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有些大学生出现了典型的“未来焦虑症”,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仍是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王冠军告诉记者,因为经常到高校做讲座,他与驻青高校的大学生面对面交流,在接触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价值观、人的生存意义等方面,认识还不够成熟。特别抗挫折的能力,是这个群体的“软肋”。“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在某些方面与其说是技能技巧的竞争,倒不如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职场表现。” 据了解,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应该以1比3000的比例配备心理辅导老师。王冠军表示,从这几年与高校学生的接触来看,高校的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他说,对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体的关注度还不够,如果仅仅是粗放型的说教,效果未必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做很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需要的是重视和合理引导宣传。(记者 崇真 于健 通讯员 刘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