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田勘 中国正在对甲型H1N1流感进行积极防控,但美国一些专家却认为,中国对此次的甲型流感“反应过度”。比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说:“中国不明白需要避免过度反应。”美国塞顿霍尔大学全球卫生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延中说:“中国现在采取的行动表明,它未能区分致命性病毒与可传染性病毒的不同之处。” 这些“反应过度论”同有关人士此前批评世界卫生组织反应过度而引发 中国此时也应坚定这样的信念:宁愿过度反应和准备,也不愿没反应和不准备。因为,我们有多种理由“过度反应”。 首先,反应是否过度应当由时间和历史来检验。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的,尽管此次流感的第一波表面上已经过去,但第二波的肆虐和攻击正在孕育之中,原因在于,流感病毒的变化是快速的,而且季节变化也为流感病毒的肆虐创造了条件。例如,南美正在进入秋冬季,正是流感病毒活跃和引发疾病之时。此外,虽然北半球已进入夏季,流感病毒的攻击性减弱,但几个月之后北半球就会进入秋冬季,也正是流感病毒肆虐的大好时节。 而且,即使在美国,甲型流感病毒的传播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亚利桑那州发现了美国第5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一中年妇女)。今后美国可能发现更多的新型流感确诊和死亡病例。而且,现在北美已经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未来北美甲型流感怎样演变还难以预测,该病的后果也完全取决于各国如何反应和如何行动。因而中国宁可“反应过度”也不愿没反应和不准备。 其二,中国宁可反应过度还不只是汲取2003年非典的教训,而在于我们对甲型流感的反应取得了比以前更为有利的局面,主动权完全操之在手。从公众层面看,由于此次的甲型流感信息公布充分及时,公众心中有数,遇事不慌,没有发生类似非典时的不理智的行为,如听信流言、抢购物资等。就连进行医学观察的被隔离者也能充分配合,没有出现非典时期拒绝医学观察的情形。 从政府层面看,正是由于“反应过度”,对甲型流感的防控和管理才比非典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表现为,中国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既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有充分及时的信息交流和疫情分享,同步行动,也能及时指导本国的专业防控和公民的防疫行动;还把应对疾病的行动提高到法律和法规的层面,做到合理合法地防控疾病,如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对密切接触疫情者进行医学观察(隔离)。 所有这些准备都指向一个目标:无论疾病怎样凶猛,只要我们做好准备,就能有信心有决心,有条不紊。即使甲型流感在今后被证明没有预估的那样危险,中国的“过度反应”也并非缺点。至少,这是一次极为有效的实战演习,可以帮助我们在以后应对其他更为凶险的疾病。(作者系北京学者) |
上一篇:流感是否流行前景难测有备方能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