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直升机谜团总算揭晓 驾驶员为飞机公司老总,声称直升机为山东警方订购,目前已飞回杭州 标有“公安”字样的直升机迫降在江宁后,次日又神秘飞走。 一时间,直升机的身份引起了市民的普遍关心。昨天,记者从山东、浙江、陕西等相关部门多方了解,终于获悉了这架直升机的真实身份。而驾驶直升机的西安西捷飞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捷公司”)董事长许伟杰,也浮出水面。 4月底的一 想要了解江宁的这次直升机事件,就不得不说到4月25日,在浙江温州举办的一场特殊的直升机推介会。 当天,3架外形各异的直升飞机停在温州香格里拉酒店北面的草坪上,主办方为西捷公司。 在场的三架直升机中,一架是五座的“蜂鸟”,就是迫降在江宁的那种机型;另外两架,则是两座的小型直升机,名为“巡逻兵”。 “三架直升机的主人是谁?众说纷纭,甚至连主办方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据当时参与报道此事的浙江媒体同行介绍,一种说法是,其中两架是山东德州平原县公安局的飞机,另外一架则为西捷公司董事长许伟杰所有。但另外一种说法是,其中只有一架是山东平原警方的,另外一架属于许伟杰,剩下的一架,主人是谁大家都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山东平原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确实在现场,许伟杰邀请他们来就是为了推销他的飞机。 驾驶员是飞机公司老总,却谎称是公安局的 就在展览会不久之后的5月12日,一架直升机在航管部门的要求下,迫降在南京江宁境内。因为标有“公安”标志,又是降落在非停机专用场地的小山坡上,一时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 昨天,记者几经周折,终于从调查此事的相关部门获悉,当时该直升机上有两人,一个是许伟杰,另外一个叫王乐喜,是西捷公司的员工。不过在接受调查时,他们一会声称是山东平原县公安局飞行大队人员,一会声称是飞机公司技术人员。 为何这架直升机会出现在江宁?又为何会喷涂有“公安”的标志呢?对此,调查人员告诉记者,原来,在温州的推介会上,山东平原警方和西捷公司初步达成购机计划,准备从西捷公司订购一架“蜂鸟”五座直升机,用作警务使用。出于方便考虑,西捷公司将飞机喷涂警务标志。 浙江富商专倒国外廉价直升机 西捷公司董事长许伟杰,是一个典型的浙江老板,今年才33岁,出身于商贾人家,子承父业很早就涉足商界。年纪轻轻的他手中有不少资金,又加上爱好飞行,于2006年前后正式投资建飞机制造厂。 不过,所谓制造,其实就是引进廉价国外机型加以改造,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引进的都是欧美国家的机型,可以很容易获得欧美的适航证,并借此能获得国内航空管理部门的许可,从而打开国内市场。 许伟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推出的机型,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加油方便。据悉,一般的直升机,都是使用专用航空油,不仅价格高,加油也很不方便。但是,他们推出的机型,可以跟中高档轿车一样,只要加97号或者以上的无铅汽油即可,这就给购机者提供了更大的方便,“诸如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大多都配备加油站,这样一来,其实就可以成为将来的起降加油点!” 直升机已经飞回了杭州 “当然是我驾驶的直升机!”昨天下午,记者费尽周折,终于联系上了许伟杰,此时,许伟杰才刚刚回到杭州,从其声音中,能听出疲惫的嘶哑。 据许伟杰介绍,山东平原县公安局先后向他们公司订购了两架直升机,其中一架,已经在之前通过地面交通工具运输到位,并已经在平原县发挥作用。另外一架,就是此次他驾驶的蜂鸟机型,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也在近期交货。 “为方便警方使用,我和公司另外一名飞机驾驶员直接驾机,从杭州出发驶往山东,准备将飞机交给当地警方!”许伟杰说,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一个是两人均具有驾驶资格,特别是他自己,更是一个飞行“发烧友”;另外的考虑,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并通过实际飞行的方式,检验该机的性能。许伟杰告诉记者,在迫降的前两天,他和同事就驾驶该机经过了江宁上空,当发现高速公路服务区有加油站时,就降落了下来,加了97号无铅汽油,之后,又驾机驶往山东。 “那两天后,你们的直升机怎么又出现在了江宁上空呢?”对此,许伟杰表示,该机经过50个小时的连续飞行后,需要进行定检,也就是类似于汽车的保养必须在4S店完成。因此,该机经山东平原警方检验后,他继续驾机折回杭州进行例行保养。 就这样,在5月12日下午,许伟杰驾机行至宁马高速江宁境内时,又发现了两天前加油的那个加油站,决定降落加油。而此时,他也接到了空管部门要求降落的要求,于是,他赶紧选择降落地点,降落在了服务区后面不远处的山坡上。 “我们都有合法手续,原准备继续发动直升机起飞的,但围观的群众太多了,只好放弃了重新发动直升机的想法。”许伟杰告诉记者,当时围观群众站在直升机前面,出于安全考虑,他随后向赶来的民警和空管人员做了解释工作。 许伟杰表示,他是一个飞行爱好者,具备驾驶直升机的资质,具有安全行驶的良好记录。所以,空管部门核实情况后,次日便让他们离开了江宁。 快报记者 田雪亭 【马上评论】 直升机不神秘 是真相太奢侈 来得蹊跷,走得神秘,这就是江宁“不明直升机迫降事件”给人的总体感觉。但今天快报的追踪报道,相信会让读者们长出一口气——原来是这样! 有些事情就怕定下心来回头想,因为你会越想越不对劲。“迫降事件”不对劲的地方,就是相关部门自始至终难堪的沉默。 媒体当然有调查真相的义务,但有时却是有心无力,毕竟媒体不是那些跟飞机打交道的政府部门,有些信息要想得到,那真不是一般的难。好在这次,我们总算把“迫降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但回头想想,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堵住了,真相就将缺席、五花八门的流言就会继续。真是好运气!我在想。 但还原真相终究不是买彩票,不能光靠运气;真相也不是千万大奖,不能搞得那么金贵。人们对公共事件真相的获得,应该有一条无障碍通道。真相不能靠媒体碰运气,靠得住的,只能是政府部门第一时间的信息公开。很遗憾,在这次的“迫降事件”中,我只能说,掌握相关信息的那些政府部门,它们的表现实在是不合格。 一架喷有“公安”字样的直升机在南京神秘迫降,第二天又神秘飞走。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真相到底如何?大家迫切想知道。郁闷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出面跟大家解释一下“迫降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不是有信息公开条例吗?我们不是有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吗?还有,我们不是有新闻发言人吗?关键时刻,这些条例和发言人都到哪儿去了?这实在是一些比直升机为什么迫降更令人费解的问题。 真相不彰,只能是流言满天飞;流言满天飞,只能让政府部门的工作变得被动,令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甚至,会让很多人对“从政府部门获知真相”不再有信心。 政府部门是要讲究成本和效率的,应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信息公开、让流言无处传播,永远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解决办法,“难堪的沉默”已经让我们吃了太多的亏,该长长记性了。 一架外地的直升机来了又走了,我在想,它本身并不神秘,只是一些政府部门习惯性的沉默,把它变得神秘起来,也把事情搞得复杂了起来。 本报评论员 赵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