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目前,有100多名孩子留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这种治疗,不能擅自离开。治疗方式为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孩子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在这里“治疗”过的“网瘾孩子”,据杨永信介绍,已经近3000人。 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精品”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走偏”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盟友”。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尊称为“杨叔”。 “盟友”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醒脑”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13号”——电击治疗室。 记者从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姐姐好”“阿姨好”,“盟友”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杨永信说,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和谐未免“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网戒中心主任”,也就是“杨叔”,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家委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治疗仪威慑大 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称,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醒脑疗法”对脑子不会有任何伤害,但是“相当的疼”。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电完就乖了 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大概是补脑的药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家委会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会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0.3—0.5毫安”,有的认为是“0.1—0.5毫安”,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永信表示,他是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以前也给患者做过20毫安左右的电休克治疗,他甚至有权力给患者做90毫安电流的电休克治疗。因此,在最初的几个网瘾孩子身上,杨永信分别用20毫安电流做电击,渐渐减弱,通过实验探索出现在“1—5毫安”的“安全值”。 网戒中心无批文 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 杨永信说,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杨永信说:“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但是现在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 ■专家说法 究竟什么症状表现才叫“上网成瘾”?上网成瘾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应该由具有哪些资质的机构来收治?治疗方法究竟有哪几种?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 究竟什么是网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结论,“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说怎么治疗它。” 王新认为,现在网瘾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律底线”问题,“那些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怎样保护?谁能保证电击不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电击疗法需要资质吗 以电击方式“惩罚”网瘾患者的做法,被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吕姓医生指出,厌恶疗法是通过惩罚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就是将被治疗者的不良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这一不良行为出现就予以电刺激,使被治疗者产生厌恶体验。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变态行为等。 吕医生说:“在上海,要对病人进行行为治疗可能需要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才行。” 杨永信表示,他并没有听说过“心理治疗师”这门考试。他和网戒中心其他六名经常给孩子做“醒脑疗法”的医师都没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 戒网瘾能否用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还对“网瘾”能否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所谓的“网瘾”,与烟瘾、酒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属于“非物质依赖成瘾症”,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网戒中心,每天三次广播提醒孩子吃药,其中包括一舒、乐友等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不过,一些孩子和家长都对此不太清楚,只知道是“补脑的药物”。 网瘾应否被医院收治 在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指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适应征,将其收治进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疾病来治疗是有问题的。 卓小勤表示,精神卫生科医师的确有权给病人做电击休克,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具有适应征。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病标准,就没有适应征,即便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科研,也需要经过审批,尤其涉及人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