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08版 > 正文

大学排行榜的猫腻在哪里

1
青岛新闻网 2009-05-07 13:44:16 珠江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作者:冰启

    《人民日报》近日对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先后两次受邀到成都理工大学作讲座,收取“赞助费”进行了调查。而武书连本人在自己的博客中马上承认,但却辩驳说,这不是个人收入,而是法人收入。而且认为那些“试图把对大学正常的诊断咨询划为‘潜规则’和‘赞助费’”的行为,是为了“混淆视听,继而推翻大学排名。”

    武书连的及时回应,符合他的作风,此前,在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

公开质疑大学排行榜制作者索取赞助费时,他也在第一时间回应,要求学校拿出证据,并重申从事大学评价十八年坚守的原则——严守中立、三不主义(不在任何大学兼职、不与任何大学合作、不接受任何在大学工作的人参加课题组)。而现在,当“证据”出来后,他又认为这是为大学做咨询,不违反“三不原则”,不影响“中立”。

    既然武先生坚持认为自己有“坐怀不乱”的定力,也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利益回避基本原则的特例,可以大方地一边收费咨询,一边秉公办事,那么,有关部门不妨对其“对大学正常的诊断咨询”进行一番诊断:他究竟给学校做了怎样的诊断,可以一次报告,就收好几万咨询费?

    据称,2008年,武书连咨询的高校至少有7所。平均1个半月,就可以为一所大学作出诊断,人们不禁要问:对一所学校进行咨询,武本人和其团队花了多少时间?这样的咨询,有多少是紧密联系学校的办学情况,做了真正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咨询?这种咨询的“目的”,是不是就是“帮助”学校尽快提高在大学排行榜中的位置?

    根据武书连对成都理工大学咨询提出的三项整改建议——一、征地,争取达到人均1亩;二、加人;三、加强文科,我们很难不怀疑,这样的“诊断”,难道不是靠排行榜吃饭吗?

    显然,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与大学国有资源不流失出发,司法机构应介入对上述“咨询”行为进行调查。因为从目前显示的信息看,大学排行榜已经违背利益回避原则,相关大学与大学排行榜的制作者之间,已经涉嫌商业贿赂——完全有可能假借“咨询”的名义,付出排名交易的费用。事实上,司法机构的介入,也是对遭遇质疑的大学排行榜的救赎,如果调查显示没有“潜规则”、没有交易行为,是真咨询,而不是假赞助,法律会给排行榜清白。

    同时,对大学邀请武做“咨询”的行为,也应该进行诊断,这种咨询是为了获得学校真正的发展,还是为了建立与其良好的“合作”,提高排名?学校花这笔钱是不是值得?从成都理工大学此前对咨询费的开支遮遮掩掩看,学校对做这样的咨询并非理直气壮。因此,我们也希望另外一些曾请武做报告的学校,公布具体的咨询费用。

    其实,舆论监督、司法监督,正是让大学排行榜走向规范、走向阳光的基础。大学排行榜制作者,如果要让自己不被质疑,只需严格坚持利益回避原则即可,只要有利益纠缠,就难以解释清楚。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谁来关注贱女孩背后的那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