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未来悬念 小沈阳的前程动了谁的神经? 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在其著名的《长尾理论》一书里指出:“电视黄金时代标志着所谓饮水机效应(watercoolereffect)的最高峰———‘饮水机效应’指的是办公室里围绕着某个大众文化事件的热烈讨论。”而在互联网时代,同一个办公室昨晚看同一部连续剧的可能性就极小了,“饮水机效应 克里斯-安德森用长尾理论颠覆了小众范围的“饮水机效应”,但在整个社会领域里,因为互联网踏平了诸多信息传播的藩篱,“饮水机效应”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明显。一个重大的电视节目或者重大人物、事件,它一旦占领了“饮水机”,就意味着它占领了公众的注意力,占领了广告商,占领了经济效应的制高点。尤其是在中国的现实生态里,各种话语权利和利益的分野使得人们对占领“饮水机”的大热门充满了情绪的对立,而非理智的思辨。这种对立下,“饮水机效应”愈演愈烈,而其背后的事件本身,却越发模糊。 小沈阳的走红掀起了关于其前程走向的“饮水机效应”,专家也好,郭德纲也好,宋祖德也罢,无不粉墨登场,寻求自己的利益诉求点。这样的“寻求”因为平等话语立场的缺失,迅速演变成与小沈阳前程毫无关联的口水战争。 这样的战争,验证了小沈阳的热度,也揭示出决定其前程走向的力量,不仅事关艺术本身,亦事关社会情绪。能否以艺术的旗号继续在社会情绪演变的风口浪尖中“讨喜”,将是检测小沈阳还能红多久的重要标尺。———彭雅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