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财经频道> 财经聚焦 > 正文

理财产品取名"存款" 投资一周缩水10万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23 12:32:04 广州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客户指银行职员强调可“保本”,银行声称已告知产品性质及风险,专家提醒投资文书要看清楚。

    “产品的名字叫‘双利定期存款’,并且理财顾问一再保证过可以‘保本’,我的理解就是即使不赚钱也不会赔本啊!”近日,市民甘女士致电本报,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一项业务提出质疑。她去年7月22日投入42万余元港币做“双利存款”,一周之后港币变成澳元,财产“缩水”了近10万港元。

    起因:名为“存款”实则“投资”

    甘女士称,去年2月份,汇丰银行广州中心广场支行的理财顾问梁小姐向她推荐了“双利定期存款”业务。“存一笔钱进去,再选择一种外币作为挂钩货币,到期之后就拿出来。”甘女士说,理财顾问当时给她算过账,利息比普通的银行存款要高。“最重要的是,理财顾问说这个业务肯定可以保本的,即使赚不到钱也不会赔。”

    出事前每次都能稳赚高利息,没想到去年7月22日情况发生了变化。甘女士连本带息存入42万余元港币,选择了为期一周的业务,与澳元挂钩。存款后的第二天澳元的汇率就开始狂跌,甘女士一惊之下想提前赎出,但合同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本产品不设提前赎回”。到期之后,甘女士的港元已经自动兑换成澳元,无形之中损失了近10万港元!她这才醒悟过来:名为“存款”,其实是带风险的投资。

    质疑:风险理财为何叫“存款”

    记者在甘女士处看到了她5次办理“双利定期存款”业务的相关文件。每次交易的文件长达到7页多。银行在文件中清楚地阐明了该项业务的性质和风险:“双利存款是高风险投资产品”,“并非普通存款,亦不应视作普通定期存款或普通定期存款的代替品”。那么,是不是办了这项业务就肯定能“保本”呢?文件中也提到:“双利存款受限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与风险,到期可能产生本金损失或获得收益”,“实际回报可能低于或高于传统银行存款,您甚至可能遭受损失本金”。

    甘女士认为,在中国,几十年来大家都认定“存款”就是存本金收利息,既然汇丰这个理财产品内涵不是如此,为什么要借“存款”的名?她还提出,理财顾问梁小姐在介绍产品的时候一再说可以“保本”,但事实并非如此。

    银行:已向客户告知存在风险

    昨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集团企业传讯部就甘女士的投诉给出了书面回应。汇丰银行称,投资顾问向客户详细地介绍了“双利存款”这种投资产品,“并向她强调了相关风险,特别是本金无法保证”。汇丰银行指出,甘女士前后5次办理双利存款时,投资顾问每次在客户签名确认交易之前都会特别强调,汇率变动的风险所导致的本金损失是无法估计的,客户也表示清楚知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客户选购产品的时候不要只看到收益的部分。

    提醒:投资前应看清文本

    银行业人士Z先生说:“行内人都知道,如果过分地向客户强调投资风险,很多人都不敢买理财产品了。有些客户经理受业绩指标的驱动,可能会夸大宣传或者含糊其辞。”Z先生指出,如果甘女士有录音等可以证明理财顾问误导了她,可以提交法院请求解除合同。他提醒说,买理财产品前,自己要用心研究产品介绍和合约内容。

    链接:“双利存款”特征是高风险

    “双利存款”是一种投资产品,它是和外币挂钩的特殊定期存款。该款投资产品用外币投资,期限较短,挂钩外汇汇率,使客户有可能获得外币定期利息和期权费的双重收益。从产品结构上说,就是客户存入一笔外币定期存款,并选定一个挂钩货币和约定汇率及投资期限。产品到期时,如果当时实际汇率高于或等于约定汇率,则客户拿回存款货币本金,同时取得定期存款利息以及额外的期权费收益;如果到期时实际汇率低于约定汇率,客户同样会得到本金、定期存款利息和期权费,但总金额将根据协定汇率换成挂钩货币支付给客户。

    双利存款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者的本金可能会因汇率市场变动而蒙受损失。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保监会:“银行参股保险公司获批”传闻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