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外媒:真诚谋求理解信任 中国将揭开核潜艇面纱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22 11:12:36 新华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4月22日,多国海军代表团团长参观中国海军潜艇。新华军事记者 李刚 摄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徐倩)“在23日的青岛海上大阅兵中,中国核潜艇将首次公开亮相,展示在世人面前。”英国《卫报》网站22日和很多外国媒体一样,将目光锁定在中国此次“海上军事奥运会”的最大亮点——核潜艇上。

    2005年11月29日,中印海军官兵友好握手。12月1日,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

”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印度洋北部海域与印度海军举行了代号为“中印友谊—2005”的联合搜救演习。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海军在防杀伤性武器扩散、海陆空通道安全防卫、反恐怖、联合搜救和人道主义救援等领域,与外国海军先后进行了37次联合军事演习和演练。联合军事演习不仅频率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而且领域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加深入。新华社发(钟魁润摄)

    《卫报》22日以“谋求世界信任,中国核潜艇将亮相”为题报道说,首次揭开核潜艇面纱,不但能彰显中国海军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而且这种“增加透明度”方式,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海军的“友善”。加拿大《环球邮报》22日说,海上大阅兵和核潜艇首次亮相,昭示着中国已成为海上强国。这将是一个让13亿中国人感到骄傲的时刻。

     目前,世界上只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核潜艇,中国海军是世界上第五支拥有核潜艇的海军。它是中国海军实力的重大体现之一,被称为海军强大的“撒手锏”。《卫报》说,中国海军在阻击索马里海盗中的卓越表现,让世界眼前一亮,开始聚焦中国的核潜艇。

4月20日,新西兰海军“特马纳”号导弹护卫舰抵达青岛。这是海军北海舰队唐强华大校(右)与新西兰“特马纳”舰布莱尔·格勒森舰长互赠礼品。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二战后,各国的核战略力量向海上转移,比如英国几乎所有的核战略力量都在海上,俄罗斯也在逐步加大海上力量。法新社援引中国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话说,“中国发展核潜艇也并非什么秘密。”

向代表团团长介绍参观舰艇情况。新华军事记者 李刚 摄

    然而,《卫报》说,核战略力量最强大的美国,却对此心怀忌惮。美国华盛顿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总裁费舍尔,在美军方的《武装部队》杂志上撰文称,中国潜艇部队已经对美国构成了地区性和战略性挑战。路透社21日报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虽然对中美军事合作做了积极评价,但也指出,“中国应对增加军力的目的给个说法,以避免误解。”

    4月22日,墨西哥海军“夸乌特莫克”风帆训练舰上的水兵和一名小朋友合影留念。 当日,在青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活动的部分国家军舰向公众开放,很多游客登上军舰与各国海军官兵交流、合影。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卫报》用中国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的话做了回答,“猜疑是来自误解和不了解,中国的国防政策和核战略是防御性的,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各国朋友们应该亲身来看一看中国,更容易了解真实的情况、消除误解,更有利于为共建和谐海洋作出贡献。”

    4月22日,墨西哥海军“夸乌特莫克”风帆训练舰上的水兵和一名小朋友合影留念。当日,在青岛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活动的部分国家军舰向公众开放,很多游客登上军舰与各国海军官兵交流、合影。 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资深亚洲分析师勒米尔说,中国这次海军大阅兵和之前在索马里抗击海盗的行动都表明,中国希望告诉世界,“即使中国使用军力,对任何国家也不构成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试图展示一个“公开透明、勇于负责”的伙伴形象,希望赢得世界各国的信任。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美海军2014年前防不住中国最先进反舰导弹
下一篇:美国侨报:青岛阅兵标志中国海权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