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华社近日的一条消息———河北省在短短两个月内,查处894名官员,有的摘掉乌纱,有的调离岗位,最轻的,也是“诫勉谈话”。 这894名官员,“罪名”是“不作为”。他们似乎没有贪贿收受,也没有违法乱纪,却遭到了严肃整饬。于是有的人便问,没有“腐败”,也要“查处”?是的,因为“不作为”,正是一种“腐败”。 “腐败”,并不一定要“收钱”。“不收钱不办事”也是腐败。回眸历史, 惩治“不作为”这样一种腐败,在当前是有紧迫的现实意义的。河北两个月内整饬894例“不作为”,这两个月,是什么时候?是我们经济遇到罕见困难的最艰难之时,是从上到下出台“政事”急须“出拳重、出手快”的非常时期、特殊阶段。可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干部在这种情势下,仍然一个“推”字不改,一个“拖”字当权。中央的措施要落地,他说放一放,看一看再说;企业的困难急需排解,可是你在火里他仍在水里;百姓的急事刻不容缓,他却是不着急慢慢来,等他出完了国、游完了名山大川再说。明明是上有明文政策,却硬要作“中梗阻”;明明是过时的规矩,却一成不肯改变;明明是合理合法的事儿,却一点不肯通融,一寸不肯变道;明明是“三个有利于”的善举,却一点也不愿“担肩胛”。像一个项目,从引进到开工,要在衙门之间,“推”几十个来往,“拖”上两年三载;像一个企业,为了拿一个“OK”,几乎要把双腿跑断,几乎要把嘴皮磨肿,这样的“不作为”,难道只是个例么?尤其是在困难当前的非常之时,一仍旧贯、“岿然不动”的“不作为”,难道不应以非常之策予以“查处”?难道不应作为一种“腐败”来整饬之?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一种“不作为”。比如以“接受”某些“教训”为由,作为“不办事”更“不担肩胛”的推托,他说是“三年怕井绳”,似乎“可以理解”。其实风波已经过去几载,“孩子都会说话了”,有的同志,仍然自称还没走出阴影,还纠缠在有没有“激情”里。且不说这样的“接受教训”,完全不正确,就说这种不负责任、不求进取、不干事情的“三不”倾向,哪里还像“人民公仆”的精神状态,更何论要有“那么一股气呀、劲呀”?我们期待着这些同志,赶快振作起来,赶快负起责任来,赶快与“不作为”的腐败风气决裂,千万不要成为战胜当前困难的“梗阻”,千万不要让任何一种官僚主义缠身! |
上一篇:中纪委官员为何强调“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