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秋菊,女,1964年出生,护理本科,主管护师,中共党员,1983年护校毕业分配到市立医院工作,一直工作在临床,现任儿科病房护士长。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5年来,在数千个日日夜夜里,把自己对事业的热爱无私的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视病人如亲人,爱岗敬业、积极投身护理事业 1993年,耿秋菊作为第一批青岛市卫生局外派的护士,她怀揣着学有所成、报效祖国的理想奔赴奥地利,那里的环境优雅、工作舒适,但优越的条件并没有使她忘记自己神圣的使命和坚定的信念。1995年的深秋,她毅然放弃了当地医院月薪2万元的优厚待遇和诚挚的挽留,带着自己所学的先进经验与满腔热血回到了她热爱的故乡,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儿科护理岗位上。有人说她太傻了,有人甚至怀疑她是否会安心于平凡的护士工作?迎着所有猜疑的目光,耿秋菊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她把对祖国护理专业的热爱,无私地融入到儿科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她不记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基础护理工作,其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最终赢得了病儿家长的高度赞扬和同仁的一致好评。 1996年的夏天,病房收住了一位出生仅仅一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怀疑梅毒的新生儿,由于亲人的误解和思想意识的封闭,孩子的妈妈没有家属陪护,幼小的生命也没有得到父亲的呵护。作为一名普通护士,耿秋菊每天为病儿洗澡、喂奶、抽血、打针,同时她没忘记想尽一切办法与病儿的其他家属联系,消除亲人间的隔阂,让亲情重又围绕在了母子俩人的身边。那时大家常常会看到病房里温馨的一幕:一位白衣天使怀抱着熟睡的婴儿,轻轻地在病床前踱着步,用微笑的面孔安慰着年轻的妈妈﹍﹍耿秋菊就是这样,她把多少人对她的回忆都定格为永远的天使。 1997年,病房收治了一位患肺炎的残疾病儿,多年的治疗费用已耗尽了养父母的全部积蓄,家里捉襟见肘,经济异常困难。住院期间,当耿秋菊看到孩子衣衫褴褛、每天只能以馒头为食时,她的心象针扎般痛,想都没想,她把自己身上带的钱全都一股脑塞在了孩子家长手里,还带领全科同事们给孩子捐衣捐物。她难以忘记的是,当孩子把她买的鸡腿放进嘴里时,喊道:“阿姨,这是我第一次吃鸡腿!谢谢阿姨!”孩子兴奋天真的表情让她至今想来还会泪水盈盈。 2005年一位1岁患高热惊厥的病儿被急症送入病房,孩子的母亲是双下肢瘫痪的残疾人,自己的大小便需要他人照顾,而丈夫只能下班来照顾。白天病儿的大小便经常洒在了衣裤、床单、被褥上,孩子哭闹时,母亲也着急的哭,看到这种情景,耿秋菊身先士卒,不怕脏臭,每天给病儿脱下沾满尿液及大便的衣服,给病儿清洗全身,照顾母儿生活,并且帮助患儿母亲解决大小便的困难,住院期间带领全科护理人员24小时竭力帮助这一家,出院时家属感动的留着眼泪说;“谢谢,谢谢大家,我永远忘不了您们白衣天使”。耿秋菊就是这样以榜样的作用影响着团队的每一位护士,待病人如亲人,默默无闻的热心工作。 二 技术精湛,用爱心守护稚嫩的生命 俗称“哑巴科”的儿科专业特点决定了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更重要的要有娴熟抢救技术,丰富的护理经验。医院里有句老话“内科忙、外科忙、最难干的是儿科”。多少次忍着委屈的眼泪往肚子里咽,多少次强撑着受伤的身心面带微笑地工作,耿秋菊常说:选择了护士,就是选择奉献,选择了儿科护士更是与劳累和风险压力相伴。 多年来,耿秋菊始终把不断学习、超越自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不懈努力,她熟练掌握了气管插管、新生儿呼吸机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等各种急救技术。为争分夺秒抢救危重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开辟了绿色通道。她对每一位去放射科、超声科检查危重新生儿都亲自陪同,细心观察每一位病儿的病情,赢得了家属的信任和放心。有一位高龄产妇生下了31周1450克的珍贵早产儿,但孩子出生后呼吸困难、发生了呼吸窘迫综合症,只有气管内迅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才能挽救幼小的生命。这支接近9千元的救命药凝聚着家属的一片期盼心,是否能成功地气管插管是抢救的关键!大家的双眼都集中在耿秋菊那熟练操作的双手上,她屏住呼吸沉稳地指挥:“吸氧、吸痰﹍﹍”,随着一连串娴熟流畅的动作结束,插管一次成功了!幼小珍贵的生命得救了!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向耿秋菊投来了钦佩和赞许的目光。1997年在医院内第一个掌握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并加以推广,为病儿减轻了痛苦,为危重病儿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7年,她带领儿科护理组首次给不到一千克的极低体重儿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术,对不能吃奶的极低体重儿维持了静脉营养通道,挽救了病儿的生命,提高了极低体重儿的生存质量,开创了青岛市先例,提高了新生儿监护水平。 三、无私奉献,只为谱写生命的延续 近几年来,由于儿科独生子女“小皇帝”的特殊性,多少次委屈的眼泪在心中流淌,由于家属的误解,又有多少滴眼泪埋在心中,但她没有气馁过、毫无怨言。耿秋菊深知:榜样的力量在于——行胜于言!在护士长的位置上,她总是身先士卒,甘于奉献。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天,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只要科室和病人需要,她都会立即赶到病床前。 2004年冬季的一个雪夜,凌晨5点值班护士打来了电话,产科有一位高龄高危产妇需急诊剖宫产,孩子宫内缺氧,需儿科做好抢救准备!她没有犹豫,迅速叫醒睡梦中刚上学的儿子,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敲开学校传达室值班的门,望着孩子满脸的泪水,她毅然离开. 多少次在监护室内抢救危重病儿,耿秋菊忘记了家、丈夫和孩子,由于新生儿监护室随时有抢救的病人,她几乎没有一天能准时下过班。10岁的儿子哭着说:“从一年级开始,清晨我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傍晚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托管班老师的家,半夜睁开眼睛常常一个人在家,你怎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你不是我亲妈!”她无言以对,她唯有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头。 她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从梦中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又有多少个垂危病儿的生命被她从死神的手中夺回,她无怨无悔! 四、锐意进取,在创新中收获喜悦 耿秋菊热爱护理工作,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她刻苦钻研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结合国外工作2年的先进经验,勇于创新,率领全科护理人员争做“一针准”护士,创建了“爱心护苗苑”服务品牌。免费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免费发放育儿指导手册,实现监护室温馨探视。建立NICU-产科急救绿色通道。2007年开展了极低体重儿中心静脉置管术,开创了青岛市先例。近5年以来,发表论文6篇,国家级2篇,省级4篇,立志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呼吸机应用研究,其中发表在国家级代表作论文题目为:《极低体重儿早期干预和护理》,《不同方法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观察和护理》,参与医疗文书著书一部,《书写规范与病案管理》。她把一腔的热血倾注于护理事业,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历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四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评为第五届“青岛市优秀护士”。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对两位医界备受人们尊敬的楷模——南丁格尔和白求恩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耿秋菊一直以他们为榜样,二十几年的护理生涯里,有委屈、有困难,但她从未动摇过,从未计较过。因为她深深地热爱着这个神圣而又崇高的职业,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她用爱心、真诚和知识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没有阴霾的天空! |
上一篇:胶南市中医医院 丁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