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联合购买了777瓶价值66万多元的“贵州茅台酒”。发现酒味不对后,他们将销售假酒的人员举报到工商部门。记者昨天获悉,经初步调查,西城工商分局确认这批茅台酒为假酒,并联合警方拘捕3名涉嫌销售假茅台酒的人员。 卖假茅台者,简直耗子给猫当“三陪”,赚钱不要命,偌大个中国,骗谁不行啊,偏偏往驻京联络处的枪口上撞。也太小看驻京联络处了吧。如果连假茅台都喝不出来 我等凡夫俗子,除了对茅台大名如雷贯耳,怕一辈子也没口福尝上一滴两滴,还能分辨真伪?看了上述报道,对喝技绝伦的工作人员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不愧久经沙场。 777瓶假茅台,耗资66万多元,这是已然公开了的,究竟是不是保留数字;这件事这些数字出于什么目的公布出来,为打假,为伸张正义,还是……公众不得而知。不过,居然有人胆敢骗到堂堂驻京联络处身上,无异于在太岁头上动土,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谁敢保障他们不是因此愤而慨之,给卖假者一点颜色看看,以维护“官府”权威呢?不然,还有何颜面回河南见乡亲父老! 为驻京联络处被骗深感愤愤不平之余,也许有人会问:假茅台数量已相当可观,未公开的真茅台到底有多少?买那么多茅台,给谁喝,有没有必要? 抛开数量暂且不说,至于谁喝茅台,有这么几种可能:一是确实招待贵宾,二是馈赠他人,三是假借待客之名自己享受。反正不会千里迢迢背到河南让劳苦大众尝尝鲜。 在京设立联络处,那可是为了方便工作,增进上下级的协调交流,绝不是用来休闲度假挥霍攀比的。既然长期在京驻扎,工作人员总不能一天一天蹭饭吃吧?理所当然要涉及一系列实际问题,吃喝拉撒睡是必须解决的。吃点、喝点,本无可厚非,况且,那么多工作人员长期背井离乡、撇家舍业,很辛苦,不容易。关键是怎么吃、怎么喝。图省钱,从家乡车拉机运日需用品,怕也不现实,毕竟不是在北京小住一天两天,也不是旅游住个三天五天。所以得就地解决。这就关系到吃什么、喝什么。 或许大多数读者无缘到驻京联络处下榻,怎么能知道人家吃什么、喝什么呢。但通过司空见惯的地方上某些领导非“中华”烟不抽,非“茅台”酒不喝,非豪华“坐骑”不乘,非名牌“行头”不穿的做派,还是多少可以猜出一点的。起码茅台有可能是他们饭桌上的“常规武器”。当然如果谁自掏腰包该另说另议,可话又说回来,工薪阶层票子有限,既然公务在身,只有傻瓜才个人买单呢。那些喝茅台的若说自己花钱,请问谁信? 河南两家驻京联络处买的假茅台就达777瓶,斥资逾66万元,他们买的真茅台又是多少?如果全国各地的驻京联络处都有“茅台癖”,那可不得了。 这不是摆谱是什么?这不是奢侈是什么?这不是浪费是什么?这不是官僚是什么?这不是腐败是什么?卖假茅台的抓了,买的就啥事没有? 笔者建议,北京也不是没特产,驻京联络处难道还能为喝不到正宗的享有“中华老字号”美誉的牛栏山二锅头而发愁?何必两眼盯着茅台呢。 |
上一篇:拒绝辩护:凛然背后或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