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企业家孙成仁和刑释人员交谈
青岛新闻网4月8日讯 李云(化名),现年36岁,她与丈夫吸毒后开始贩毒,2000年因贩卖海洛因被双双逮捕,分别被判刑5年、3年。2006年,因
面对着刺眼的阳光,背负着劳改犯的“恶名”,李云在找工作的路上处处碰壁,忍受着各种白眼和无助,连续两年多,她竟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误入歧途 种下“牢狱之灾”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四方区宣化路工商所,见到了7名刑满释放的解教人员。他们中有人曾做过小偷,有人因抢劫入狱,有人因贩毒被劳教,最长判刑时间达7年。他们无一不对自己曾经的错误而懊悔,对帮教安置的工商局和提供工作的好心人表达着感激。
李云就是其中的一个。眼前的她,已经没有了意气用事,也没有了浮躁,代替的是乐观的笑容和坚强的自信。但当被问及曾经犯下的错,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时,李云懊恼不已。据她介绍,出狱后的两年多时间内,她几乎天天找工作,天天碰壁,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学历,还背着劳改犯的头衔,更是受到了很多的白眼和歧视。去年的某一天,李云夫妇就曾因为对方认错“仇家”而遭到狂殴,最后不了了之,李云说,那时的无助和自卑,让她一辈子都忘不了。
柳暗花明 企业家20万租市场为“帮教”
柳暗花明,几位“改邪归正”的人员终于走上了康庄道。在宣化路工商所的联系下,青岛东方实业公司的孙成仁总经理,自掏腰包20万元租下了位于海云庵附近的一处小集贸市场,共设置了24个摊位,给7个释放人员做生意提供了场所。
当记者问他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虑时,年过75岁的孙成仁微笑着说:“我这也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帮助特困家庭和双失人员谋工作。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他们改过自新了,就应该和我们一样享受平等的权利。”他还当面给李云打气:不要悲观,一定要有决心,在场的解教人员都深受感动。据了解,这些摊位建好后,将作为水果、食品摊点推出,届时,解教人员也将干上属于自己的小本生意。
宣化路工商所所长郭静也告诉记者,这是四方区工商分局启动的红盾安置帮教工程,专门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安置,将从3月份到10月份,在各工商所普遍建立安置帮教基地,宣化路工商所就自2000年以来共帮扶了43个人员,也使得安置帮教真正成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的“绿洲”。(青岛新闻网记者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