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新闻中心> 头条图片 > 正文

两万名北川震灾幸存者参加公祭

1
青岛新闻网 2009-04-04 16:40:31 青岛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两万余名震灾幸存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公祭 祭拜亲人同时不忘感恩祖国

    2009年4月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作

为在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四川省内的各个重灾区都组织了各种形式由政府主导的公祭活动。公祭活动的主场地设在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废墟旁。上午,四川省、绵阳市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党政机关负责人带领数百北川各部门工作人员前往映秀参加公祭仪式。上午9时30分,在遭受毁城之痛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当地党政机关、学校师生和罹难者家属们3000余人参加了公祭活动。

    4月1日至4日,遭受毁城之痛的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开禁”,允许本地民众入城祭奠亲人。今天凌晨5时,在北川公祭活动现场——5·12地震纪念碑附近,记者看到,虽说距活动开始还有4个多小时,但已有不少人结伴前来参加公祭。

    上午9时30分,北川公祭正式开始。绵阳市委、市政府及北川羌族自治县的领导们先后为5·12地震纪念碑献上了花圈,为在那场浩劫中不幸遇难的一万余名同胞献上了深切的悼念和祝福。随后,在肃穆低回的哀乐声中,现场3000余名群众为罹难同胞们默哀3分钟。此时,整个北川老县城寂静一片,只有默哀人群中传出的轻声啜泣……

    上午,在早已变成一堆瓦砾的北川中学旧址,记者看到,教学楼废墟前的铁丝网上挂着醒目的横幅:“5·12地震遇难师生祭拜遗址”。遗址前方的香台上,堆满了香烛纸钱和一束束鲜花。

    15岁的初三学生陆春桥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炷清香,闭眼祈祷。在她的身旁,4个同学将一张信纸点燃。他们长跪在地,把额头紧紧贴在了自己母校的土地上……足足一分钟后,他们才站起来,擦拭眼角的泪痕。他们是北川中学原初三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后,他们幸运获救,但不少同学却不幸罹难。很早之前,他们就相约在清明时一起回学校祭拜。陆春桥说,她给遇难的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一封信:“我要告诉他们这一年来的生活、身边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告诉他们,我们的新校舍下个月就要动工了……”

    在擂鼓镇中心的小广场,专门接送居民前往老县城悼念亲人的班车挤满了祭奠亲人的群众。记者看到,这些班车车头玻璃上,贴着黑底白字的标语“祭奠亲人,感恩祖国”。“今天,到老县城祭奠的人将达到最高峰。”今天凌晨4时,北川交警就上岗值勤。在擂鼓镇值勤的一位交警边指挥交通边对记者说:“因为今天是清明节,又是北川老县城对外开放的最后一天,而且县里组织了大型公祭活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天肯定会比昨天还多。”昨日,记者从北川警方获悉,昨日前往北川祭拜的人数又增多了3000人,人数达到两万人左右。

    把悲伤留在身后

    “说实话,我真不想再回去了,每次一看到那里的东西,我就想哭。可是,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儿子又在外地准备高考,只能我去看看孩子他爸了。”昨天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绵阳市北川老县城灾民暂住地——永兴板房社区遇到了拄着双拐的刘祖蓉。因为身体残疾,46岁的她不能挤大巴车,只能搭朋友的顺风车前往北川老县城祭奠在地震中逝去的丈夫。本报记者也跟随她一同前往,见证一个北川灾民的清明祭奠之路。

    地震前,刘祖蓉因身体残疾在家休养,她丈夫在北川县政法委工作,儿子在北川中学念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一家三口幸福得让人羡慕。“地震发生时,我和丈夫刚刚睡完午觉,我正在家中看着丈夫走进单位大楼,突然就是天崩地裂的震动,一块天花板重重地砸在我身上。”刘祖蓉告诉记者,很快她就意识到是地震了,因为以前腿部就有残疾,她只能靠双手拼命地往外爬。足足爬了两个多小时,她才从废墟中自己爬了出来,浑身上下早已血肉模糊。

    她找人把儿子从废墟中扒出来

    虽然,在前往北川老县城的路上,交警部门设置了很多关卡。但是看到刘祖蓉是残疾人,我们的车被特别允许开到了北川中学门口。下午1时左右,当刘祖蓉下车站到北川中学门口时,刚才还一脸笑容的她突然神情凝重,她久久地站立在北川中学的废墟前,陷入了地震时的回忆中。地震后,是她拖着残疾的身躯爬到北川中学,央求朋友将埋在废墟下的儿子抢救了出来。

    “那天,当他在废墟中哭喊着‘妈妈,求求你,快救救我’时,我的心都碎了。我哭着喊‘儿子,妈妈不会放弃你!’”回忆这段令人心碎的往事,刘祖蓉哭着对记者说。

    眼瞅着丈夫埋在废墟下

    离开北川中学,刘祖蓉拄着双拐,顺着山路去自己的北川老县城里的家。虽然,双腿残疾的她走起来很吃力,但是她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因为,山坳里有她的家,有她埋在废墟下的丈夫。

    整整走了1个多小时,刘祖蓉才来到自己在北川老县城的家——县政府旁边的家属楼,对面就是她丈夫工作的单位县政法委。此时,原本在4楼的家已经成为一楼,下面所有的楼层都被去年9月24日的泥石流埋在下面。虽然离家只有十几米远,虽然她已经能清楚地看到家里的一些家具,但是因为废墟前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咫尺天涯,她只能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家,失声痛哭,她哭喊着丈夫的名字,奢望废墟下的丈夫能够听到她的呼喊。

    “我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埋在了废墟下。”刘祖蓉哭着说:“我当时就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想到,最后我连他的尸首都看不到了。”刘祖蓉为丈夫烧起了纸钱,一声声呼喊着他的名字,每一声哭喊都是痛彻心肺的刺痛。

    儿子是她今后的支柱

    下午6时,在自己的废墟前站了整整3个小时后,刘祖蓉才开始往回走。此时的她才慢慢从悲伤中恢复,即使脸上还挂着泪痕,因为她知道,既然活下来了,就要好好地活着,她还有儿子。在路上,她给在外地准备高考复习的儿子打了电话,告诉儿子她刚刚去祭奠丈夫了,让儿子不用分心,好好复习。

    晚上8时30分,刘祖蓉回到了在永兴板房区G3-32号的家中,开始张罗着自己做晚饭吃。回到现实中,她恢复了最初的平静乐观和坚强。她欣慰地告诉记者,儿子学习很优秀,如果不是受地震影响,今年高考就要报考北大或者清华。不久,儿子还要受邀到香港去参加演讲比赛。而她自己,最近也正张罗着要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虽然儿子他爸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俩还要好好地活着!”记者离开时,刘祖蓉平静地对记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清明寄哀思时空信箱

    今天是清明节,本报今天正式开设“清明寄哀思时空信箱”,让广大晚报读者有一个向逝去亲人寄托哀思的地方。逝者已矣,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亲人心里,鼓励我们继续坚强、勇敢、乐观地生活下去。今天,本报主要选登了几位市民寄给去世父亲的信。

    父爱如山

    ——写给我在天堂的爸爸

    佚名女士

    “一直以来,您是那么健康、能干,在我们的眼里,您就是一座巍峨的山,您的字典里找不到累,更找不到倒下。所以,您的突然离去,我们怎么都接受不了,直到现在,女儿都在祈望:这一切都只是做了一个噩梦。还时常会想:您出门去了,您快回来了,我的耳畔立刻就会响起您的大嗓门,就会听到您爽朗的笑声。可梦毕竟要醒,这一切都不可能了,每次每次,留给我的都是撕心裂肺的心疼。”

    读者路黔忠

    “您是一位有着66年龄的老军人,您参加过许多大小战役,身上留有三处弹片和多处伤疤,那是您在战火纷飞中为党为国拼命的见证。随着年岁的增高,脑子里一块殘留的弹片压迫到神经,时常发作,加重了您的病情。得到过五枚勋章的您,在战场上是勇士,在家里是顶梁柱。做为六个儿子父亲,您只有付出,不图回报。外表是望子成龙的严厉管教,可内心却是那么宽厚慈爱。”

    读者王治权

    “父亲爱唠叨,但都是嘱咐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听得多了,我们不免有些不耐烦有时候甚至是顶撞他老人家几句。每到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叹口气,把目光直直的看我们一会儿,然后就不再说什么了。现在我们才知道,那里面包含着多少对我们的期望和无奈。现在,我们就是再想听父亲教诲我们也听不到了,我多想让父亲再教导我几句,再叮嘱我几句,我多想再听父亲和我说说话,哪怕是几句也好,我一定会好好听,不会再和他老人家顶嘴。可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变成了一种奢求……

    在向逝去亲人表达无尽哀思的同时,许多读者还向本报提供的这个可以表达思念的地方表达谢意,并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向亲人们送去无限的祝福。

    昨天下午,在刘祖蓉变成废墟的家门口,一名武警战士为伤心欲绝的她擦去眼泪。(特派记者 田璐 摄)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上一篇:十一运王濛拔头筹夺1500米冠军
下一篇:奥运冠军领跑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