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岁老祠堂藏身村庄里 这座始建于明朝的祠堂位于王台镇石梁杨村 是胶南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家祠
早报讯 胶南市博物馆纪馆长与一朋友聊天时,偶尔得知王台镇存有一明代祠堂。昨天,记者和纪馆长一起到胶南市王台镇石梁杨村对该祠堂进行了考证,确定该祠堂始建于明代,距今已500多年,且保存完整,对研究胶南的民俗文化和王台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祠堂可耐七级地震
昨天上午9时许,记者和胶南市博物馆纪馆长一起来到王台镇石梁杨村西。经过测量,这座祠堂占地百余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50平方米。记者注意到,这处祠堂高6米,祠堂屋顶为黑色筒瓦,翘起的屋檐,木门木窗,三级台阶,门前两根廊柱,分三楹,四周都是民房。“这处祠堂的整体建筑没有使用一枚钉子,为卯榫结构,非常牢固,尤其是不怕震动,最高可耐七级地震。”纪馆长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在祠堂前面东侧还有一块民国时期立的石碑,上面刻有二三百字的碑文。
聊天“聊出”明代祠堂
据纪馆长介绍,今年春天,他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到王台镇进行文物考察,一位姓杨的朋友说他的老家石梁杨村有一处古代祠堂,村民怕祠堂遭到破坏,不愿声张,所以外人一直不知道。纪馆长听说后,就把这件事记在心里。“经我们考证,这处祠堂应该是明代的家祠,距今已经500余年,历经风雨,能保存如此完整,非常不容易。”纪馆长介绍说,他们在村东的一处废弃的水井旁还发现了一块杨氏始祖的墓碑,是乾隆年间的,也十分有价值。
这里曾经香火旺盛
据王台镇91岁的村民杨克亮老汉介绍,在他小的时候,这处祠堂的香火非常旺盛,经常有村民前来进行祭祀。那时祠堂的前面还有一个插旗杆的大座子,堂前栽着桶口粗的松树,还有丁香树,显得非常肃穆。“那时祠堂东墙上还挂着杨氏始祖的画像,画像高约2米,宽约1.5米,画像下面有一个轴,是红木做的,非常精致。画像下面摆放着祭祀桌,逢年过节的时候,大人们就领着我们来祭祀。”杨老汉说,七八年前,这幅画像神秘地失踪了。“太可惜了,听说光那个红木画轴就价值数千元。”石梁杨村的杨书记告诉记者。
独榜翰林重修杨氏祠堂
“经我们考证,这处祠堂始建于明朝期间,在清代曾修复过,民国时期曾立碑保护,后废弃,在上世纪80年代还有人前来祭祀。”纪馆长说。据石梁杨村的杨书记介绍,在清光绪年间,村里出了个才子叫杨济青,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取得好成绩,但因不懂处理关系,一直不被录用。后来杨济青巧遇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感觉他学问非同寻常,就安排他和光绪单独考试,结果杨济青比光绪考得还好,被慈禧太后封为独榜翰林。“后来杨翰林衣锦还乡,重修了杨氏祠堂,在屋檐上雕刻了两处龙头,非常壮观,可惜后来遭到破坏。”杨书记说。
文物部门将进行保护
“这处祠堂是胶南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家祠,在青岛地区也不多见,对研究王台镇的历史和家族进化史,以及胶南民俗文化都有重要意义。”胶南市博物馆纪馆长介绍说,文物部门将对这处杨氏家祠申请第四批县级保护单位,进行重点保护。王台镇党委翟委员表示,政府部门计划搜集石梁杨村有关史料,续上杨氏家谱,重新画上杨氏始祖画像,并在这里建设一处民俗园,将这里建成民俗景点。(赵玉勋 摄影报道)
上一篇:青岛水文科技馆明年在胶南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