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田金秋妇产专家网谈不孕不育
·海奥大润发车展:经济型车成宠儿
·新“菜篮子”调查获奖名单公布
·海奥财经:13家银行大话网银安全
莱西新闻网> 新闻速递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不仅鼓钱袋还要“富”脑袋
 

青岛新闻网 2009-03-23 10:22:57 青岛日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不仅鼓钱袋还要“富”脑袋 ——莱西市水集一村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水集一村,原是莱西市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如今,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的“城中社区”。

    截至去年,这个有886户的村庄,已发展企业33家,村集体公共积累达5.87亿元,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5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去年,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集体民营经济并驾齐驱

    2001年,水集一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把发展眼光瞄准了“四大经济增长点”,即:商贸流通业、房地产开发业、工业企业和餐饮服务业。

    水集村人善经商、会做买卖是老传统了。以此为基点,该村在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上下功夫。

    城区土地,寸土寸金,对有限的“黄金地段”,水集一村没有搞房地产开发,而是着眼可持续发展,建市场、建商场。2002年6月,他们千方百计筹措资金4000万元,开工了水集一村有史以来最大的建设项目——豪帝商城,打响了莱西市旧城改造的“第一枪”。

    拆迁后,水集一村分三期,建起了豪帝商城、豪帝农贸市场、昱丰家具城三大市场,安置该村经营业户300个,吸纳社会经营业户580个,年增加集体收入280万元,增加村民收入3600万元。

    水集一村坚定不移地推行“工业兴村”、“工业强村”战略。先后发展起以全国瓶盖行业龙头企业——明星瓶盖厂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18家。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水集一村工业园”。引进食品、服装、金属、建筑机械等内资项目15个,总投资2.4亿人民币;引进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6000万美金。去年,该村实现利税9000万元。

    现在,水集一村呈现出集体经济、民营经济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去年,该村集体改制、租赁企业达56家,民营企业达58家,个体工商户达800家。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己当老板的村民越来越多,真正实现了“集体增积累、村民富口袋”。据统计,该村70%以上的村民实现了“家家有网点、人人做生意、户户当老板”,十万元户比比皆是,百万元、千万元、甚至过亿元户,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钱袋鼓了,脑袋也要“富”

    村民富了,村集体有积累了,村两委成员又在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上动开了脑筋。

    在水集一村,村集体每年支出300多万元,用于被征地农民保障、村民医疗投保、弱势群体救助,以及烈军属、老干部、老党员、老年人定期走访慰问,新录取大学生助学奖励等群众福利。该村设立了20万元的“水集一村爱心基金”,用于救助村里的大灾大病及弱势群体。爱心基金主要来自党员干部捐款、村集体捐款、个人捐款、企业捐款和社会捐款。自基金启动以来,先后拨款5万多元,救助百姓30余人次。

    该村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对村庄进行了高起点规划,投资1.2亿元改造开发村民别墅楼、公寓楼20万平方米,使7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楼房。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50亩的省级文化大院,成为周边居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据粗略统计,每年有18000多人次到该村文化大院活动。

    与此同时,该村组织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老年健身舞、京剧票友、戏迷协会、健身操等6个文艺团队,1000多名村民常年参与活动,先后自编自演了《农家乐》、《说说今日好生活》、《婆媳情》等短剧、小品、秧歌节目18个。(本报记者 刘丽娜)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