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晓宇
[社评]
“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各地都暗设门槛,专科生到哪都投不出一份简历,难道大专生连去农村当教师都这么难吗?”这两句话出自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景、两个身份迥然不同的人,这不是一次对话,可在时代的大背景中,这又是一次极有启发意义的对话。
前者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同朴实的农民代表顾双燕讲“大实话”的一句对白, 顾双燕将农民的烦心事讲给总理听——“我讲出来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温家宝认真地回答:“你是人民代表,有要求我的权利。”时间是10日上午,地点是人民大会堂。后者是一名叫小林的大专女生,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供需见面会上,走了三四个小时若干个摊位,没找到一家愿意接收专科生简历单位,愤而向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的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巡视员文传道含泪逼问,时间是3月7日上午,地点是华南师范大学田径场。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一直怕“含泪”,人从宋后羞名桧。以前见“含泪”,总是“含泪劝说”,今日见“含泪”,竟能“逼问”,腰杆自是站直了许多。事后,有记者问那名大专女生:“你知道站在对面的是厅领导吗?”小林答:“你说那位老师吗?我一直以为他是个老师,后来大家告诉我,他是教育厅的原副厅长,其实他人挺好的,能听我讲那么多。”
所谓“逼问”,原不过是发泄情绪:“我本来是兴致勃勃来应聘农村教师,为这个社会做出一点应尽的努力。可是现在这个情况,好像这个社会不需要我了。一个门槛就把我淘汰掉了。为什么社会是这样子的?我学了那么多年的东西……”含泪逼问,原不过是为了找到可以被要求的权力,找到可以要求的权利,那位广东省教育厅的官员,在静静听完后,不知有没有作答,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北京回应说,这个女生这种积极去农村的行为是应该给予支持的,但对于极个别的地方,因为应聘的人多了就把门槛提高了,优中选优也是可以理解的。
女生的逼问,仍然是犀利的,因为支持与理解并未找到现实的出路,多去几家地方,并不见得能将门槛踩低一点,倒是温家宝在两会前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对这一问题回答得更为透彻:“无论是农民工就业,还是大学生就业,以及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都时刻摆在我心里。因为我认为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
一个合理的要求,一个合理的“含泪逼问”,我们希望得到“你有要求我的权利”这样的回答,然后切实地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因为那是她与他的生计未来,因为她与他的尊严也许已被高高的就业门槛逼到了狭隘的生存空间。我们希望,有一条“逼问”的通道,可以找到要求的权利,可以对负有责任的权力进行要求。
一场对话的最后,温家宝主动走过去,紧紧握住顾双燕的手说:“我们一定要把今年的工作做好,明年再来听你讲讲农民的喜事和烦心事。”一个可以要求的总理,必定是许多可以要求的官员的榜样,如果温家宝面对一个“大专应届毕业,读了五年英语师范专业,英语过了六级,教师资格证也即将拿到”含泪逼问的女生,我们希望另一场“逼问”对话的最后,是她可以得到一个合适的就业机会,她的尊严可以不被不合理的门槛阻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