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消费券免费大派送
·学动漫现在报名送4000元礼品
·青岛新闻网3.15保险投诉调查
·3.15岛城餐饮诚信词典评选活动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安徽:科学发展推动崛起
 

青岛新闻网 2009-03-09 16:46:13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2007年,奋力崛起、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安徽,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在科学发展观旗帜的引领下,6600万安徽人民奋勇向前: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一连串的突破,标志着安徽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坚持好中求快推动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全
体安徽人民长期的企盼。

    面对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发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

    “安徽需要发展,但必须是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发展,是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崛起的思路更加清晰。实施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创新推动、中心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一出出加快发展的好戏,在江淮大地拉开大幕。

    2007年,我省倾力打造省会经济圈、皖江经济带和沿淮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会经济圈内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合计约可实现生产总值2100亿,增长15%左右。合肥市在“中部崛起”中保持快速发展,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均列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1位,省会经济首位度超过18%,较5年前提高近4个百分点。加入了省会经济圈的六安市、巢湖市,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居前,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拉长发展的“短腿”,把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我省对12个县市进行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进一步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张力。目前,全省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接近 “半壁江山”,无为、肥西、肥东等率先进入“百亿元县”行列;凤台、肥西、无为等县级财政收入跨上10亿元台阶。

    市县的蓬勃发展,给全省经济增长注入了奔腾的血液。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全省财政收入增长2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0亿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0%以上。

    “国家2003年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我省经济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避免了大起大落,发展的稳定性明显增强。这充分表明,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深化,结合安徽实际创造性工作的水平在提高。”省委书记王金山作出如上分析。从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我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4个千亿元台阶,财政收入跨过6个百亿元台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万亿元,相当于此前24年间投资额的1.6倍,为安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

    省委书记王金山多次强调,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努力走出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的质量上,必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统筹发展;在发展的动力上,必须追求创新。“不要牺牲环境的发展,不要浪费资源的增长,不要未经环评的建设”,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政策的刚性约束,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我省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关停小火电23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1200万吨、炼铁420万吨、小水泥604万吨。与此同时,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73个工业减排和48个脱硫项目如期全部完成。2007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上年基础上再次下降4.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首次实现双下降。

    2007年12月29日,淮北临涣工业园3座焦炉全部出焦,这也预示淮北百里“生态矿区”已现雏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临涣工业园实现了“绿色”开采,前期开工联产40万吨甲醇项目的21个子项目全面开工,预计至2010年,可新增300亿元销售收入。

    安徽有两张享誉全球的 “名片”:一是黄山,二是奇瑞轿车。前者是大自然的造化,后者是安徽人民创新精神的结晶。2007年8月22日上午,奇瑞第100万辆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第一个“100万辆”。在过去的几年中,奇瑞汽车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创造了国内汽车工业的10项之“最”。

    在创新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自主创新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据省科技厅副厅长任鸣介绍,我省创新环境已从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至目前的第7位,创新能力由全国第20位升至第12位。2007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产值突破2000亿元。

    要发展,更要科学的发展,已成为全省上下共同的心声和实实在在的行动。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坚定地说:“那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人民不答应、政策行不通、法律不允许,也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着力改善民生推动和谐发展

    妥善地解决由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迫切民生问题,是一场全新的考验。

    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果断作出实施12项民生工程的决策,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有关方面测算,12项民生工程计划投入73.6亿元,截至2007年底,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78.4亿元,是计划总筹资额的106.5%,4300多万群众直接受益。

    12项民生工程,使低收入群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2007年,我省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在过去的五年中,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6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120万人,困难群体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到81个县市区,惠及4300多万农村人口,开工建设7所县医院、3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1000所村卫生室、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85.7%,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

    从2007年9月新学年开始,我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约990万名中小学生全部被免除学杂费,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可免交140多元,初中生减负190多元。在此前的5年中,我省累计投入37.8亿元,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让普通百姓分享发展带来的成果,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与2002年相比,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234元增长到10027元,在全国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50元增长到3180元。

    民生工程得民心,绘就出江淮大地的和谐之美。

    (记者 陆列嘉)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