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3.15保险投诉调查
·播客:参与3.15原创视频活动赢大奖
·2009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品牌评选
·阳光检察: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新闻中心> 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非均衡发展战略
 

青岛新闻网 2009-03-09 13:28:46 人民网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非均衡发展战略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战略。由于各国及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非均匀性,存在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时提出了许多有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理论,主要有循环积累因果原理、增长极理论以及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循
环积累因果原理由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认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落后地区则不断积累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循环积累的作用使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地理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缪尔达尔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干预来限制地区差异的扩大。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经法国地理学家布德维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进一步发展完善。佩鲁认为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经济中心或极,它会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磁力场。增长极的形成是通过具有创新能力的主导企业在某些地区聚集而形成的一个集生产、科技、人才、金融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极化效应,即向心力,在极点地区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极点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是扩散效应,即离心力,增长极的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区域经济梯度转移论是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该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等人首创,其主要内容是: 在一个大区域范围内,由于地理环境、发展条件、历史基础等原因,区际间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存在经济技术梯度。经济创新活动所包含的新兴产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的创建和运用首先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我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借鉴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先富带后富”、“先沿海后内陆”和“三步走”等内容。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上述辞条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