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记者一连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李肇星提了三个问题。李肇星说:“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严格按照法律和法律程序办事,刚才主持人已经宣布,每位记者只提一个问题,可是您一共提了三个。在下不为例的前提下,我愿意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博得现场一片善意的笑声。
4日上午,在两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外记者的提问,李肇星言必称法,谈笑作答。
司法制度在内的政治改革成效明显
人民日报记者问,有境外媒体报道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而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您是如何看待的?李肇星回答说:“我们一贯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行的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等在内的全面改革。”李肇星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司法制度、决策机制、权力制约监督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事实说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李肇星说:“当然,我们进行的改革可能也不是某些西方政客或者是政治家所希望的那种改革,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将适应人民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扎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在回答如何评价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时,李肇星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到今年1月底,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不断加强,司法公正得到维护,符合国情的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日益完善,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防经费和4万亿投资依法受监督
“中国政府依据预算法和国防法,对国防费实行严格的财政拨款制度,每年的国防费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从2007年开始,中国政府正式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向联合国提交军费开支报告,中国也不存在所谓的‘隐性军费’问题。”这是李肇星“依法”应答俄罗斯记者有关中国军费的问题。
有记者问,我国政府提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的方案是否要经过全国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的批准,人大如何监督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投资。李肇星说,4万亿元投资是指中央政府拟于2年内投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共约4万亿元。中央政府拟安排的投资需要列入年度中央预算,报经全国人大批准。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政府新增1000亿元投资计划已经下达,根据项目资金支出需要,当年已拨付的300亿元,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在2008年中央预算超收收入中列支,700亿元纳入2009年预算,在2009年拨付,符合法定程序。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重要议程就是审查批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批准2009年中央预算。这次会议将会认真审查,并在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中加强对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
企业经营困难非施行劳动合同法之故
新华社记者问,目前有经济学家把现在一些企业可能遇到很多经营困难归结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出要修改劳动合同法,甚至要暂停这部法律的施行,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李肇星说,劳动合同法根据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实际情况,针对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用工不规范等问题,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争议等问题作了规定,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并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将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规定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并规定合同双方的义务,这是规范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不是所谓的“铁饭碗”,也不是所谓的“终身制”。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应该说总体情况是好的,需要认真实施,宣传这部法律。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在制定劳动合同法的过程当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修改、权衡兼顾各方利益,经过四次审议,高票通过了劳动合同法。”李肇星表示,当前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美国的金融经营管理机制出了问题,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也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长远之计。当前形势下更要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引导企业与职工和衷共济,克服困难,实现企业与劳动者的共赢。(作者 钱贤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