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购机票减现金送大礼
·名医:健身登山莫忘膝骨关节健康
·青岛十大法治新闻网络评选揭晓
·海慈医院专家谈春季儿童常见病防治
新闻中心> 特别报道 > 正文 旧报全文检索 版式检索
51名韩国人重庆祭拜祖先 多为大夏国后人(图)
 

青岛新闻网 2009-03-03 08:01:59 重庆晚报

  现有新闻评论 新闻报料

他们多是大夏国皇帝明玉珍的第25代子孙,一同祭祖的还有53位中国后裔

    昨天,51位韩国人来到江北城上横街,结伴上山祭拜皇陵。十多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初六,他们都会不远千里来到重庆,拜祭逝后偏安于中国西南城市一隅的祖先——明玉珍皇帝。

    而昨天一同上山祭拜的还有53位中国人,他们来自四川、重庆和贵州,是明玉珍的中国后裔。昨天,中韩两国子孙均按照各自的风俗祭拜祖先,用最高的祭祀礼仪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仰。

    在韩后人每年都祭祖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之一,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 明玉珍原名旻玉珍,后因为信奉明教而改姓“明”。1361年7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1363年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以重庆为国都,建立大夏政权。1366年,他因病去世。其子明升继位。1371年,大夏国被朱元璋所灭。明玉珍死后就葬在江北城,墓地名“睿陵”。

    简陋的皇陵内,不大的天井正中央挂着一幅明玉珍画像,正下方摆满祭祀的糕点和水果。来自韩国的后裔们,身着韩国传统服装,在祭台前虔诚地磕起头来。

    据韩国明氏宗亲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多数是明玉珍皇帝的第25代子孙,自从找到自己的祖先在重庆以后,从2001年起,宗亲会把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定为祭祀先祖的日子。

    国内后裔都改姓“甘”

    明玉珍的中国子孙们昨天也从四面八方赶来重庆祭拜祖先。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本该姓明的中国子孙目前姓甘。据明氏中国子孙甘旭清介绍,明玉珍皇帝建国于元朝末年,战火纷飞。明玉珍的两位妻子彭氏和林氏分别为其生下长子明升和次子明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举兵南下。为了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明升和母后彭氏逃难至甘肃境内,因甘肃简称甘,故改姓甘。而林氏的儿子明重则前往高丽。

    昨上午,明氏的中国后裔来到明玉珍画像前,用地道的中国祭祖方式,焚香化纸三跪九叩,奉上一整套的祭祀礼品。

    两国子孙盼共同祭祖

    据明氏家谱所记,明氏现在韩国后裔近四万人,朝鲜后裔近两万人,移居他国的还有小部分。在韩国,明氏后裔成立了明氏宗亲会,在当地修建望祭台,每年祭祖两次。

    韩国的明氏后裔大多受过高等教育,遍布各行各业,有国会议员、检察长、知名律师等。他们已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着韩装、说韩语,少有人会说中文。明氏的中国后裔主要集中在重庆的綦江、四川成都、贵州赤水等地。

    为何同是明玉珍的子孙后代,却不在一起祭祖?由于明氏的中国后代还姓甘,明氏后裔的身份还需要史料支撑,因此,两国的子孙没有在一起祭祖。但中韩两国的明氏子孙纷纷表示,今后不排除共同祭祖的可能。

    祖先墓在重庆

    韩国人如何得知

    1992年夏天,一个叫明在律的韩国釜山商人来到中国。这个韩国人非常奇怪,每到一地考察、洽谈之前,总会打听当地是否有元末明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明玉珍的遗迹。工夫不负有心人,明在律终于打听到在重庆曾出土过有关明玉珍的文物。

    明在律与翻译一起赶到重庆,第一时间与当地外事部门取得了联系。接待人员询问他有什么要求时,明在律一言不发,从包里拿出了一本保存完好、装订整齐的“书籍”放在桌上。

    “书”的文字是韩文,翻译说,这是一本家谱。这位名叫明在律的韩国人希望得到有关明玉珍在重庆的陵墓的准确信息,并自称其始祖正是明玉珍。

    接待人员立刻想起了1982年发现的曾轰动一时的明玉珍之墓。得知明玉珍陵墓确切信息后的明在律激动不已,开始滔滔不绝:“我,生于1943年,是明玉珍的第24代子孙,这次来中国洽谈生意的同时,就是想寻找先祖的陵墓。” (记者 王渝凤)

页面功能  [ 评论 ][新闻爆料][ 小字][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