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县坪坦乡立足侗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做活侗文化与廉政文化的结合文章,让廉政文化在侗文化的沃土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连续28年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1998年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2000年、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坪坦乡位于通道县南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与广西三江县林溪乡接壤,辖11个行政 村,总人口8819人,是一个纯侗族聚居地。境内山清水秀,民风纯朴,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针对农村多元的文化需求,该乡以“构建和谐侗寨”为目标,将廉政文化根植于浓郁活跃的侗文化之中,逐渐形成了“以清风正气促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合侗文化旅游开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该乡境内拥有回龙桥、回福桥等6项国家级文物和2项省级文物,村村寨都建有别具一格的鼓楼、凉亭、风雨桥,实现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古香古色的侗族建筑、优美绝伦的侗族歌舞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侗锦、侗服、侗乡苦酒、侗族银首饰、侗乡土特产、侗族工艺品、侗族风味小吃,成为抢手货,为当地群众增加了不少收入,该乡人均年收入稳居全县中上水平。实践证明,该乡确立的“文化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频繁开展“为耶”活动,扩大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耶”即“做客”的意思,是侗族地区特有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现象。在县纪委的正确引导下,该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民间“为耶”活动不局限于在本乡、本县开展,每年都要与毗邻的广西三江县开展“为耶”互访10余次。“为耶”活动的频繁开展,使得本乡群众之间、本乡群众与邻界的广西群众之间得到了互相学习的机会,达到了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睦邻友好的目的,各种矛盾纠纷通过“为耶”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利用传统节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侗民族一年中的每个月都有节日,且有“逢节必唱”、“逢节必演”的传统。该乡以文化站牵头,组建了有200余名会员的侗歌协会、8支专业文艺队、1支少年芦笙队,开办了“侗文化少儿艺术培训班”,各行政村也组建了芦笙队。该乡利用节日期间群众集中唱歌演出的契机,及时组织文艺创作人员,创作贴近农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侗族琵琶歌、侗族哆耶舞和侗戏剧本,让民间文艺队进行广泛传唱和表演,真正把“廉政侗歌大家唱”、“廉政侗舞大家跳”、“廉政侗戏大家演”活动推向深入,使广大群众在自娱自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该乡文艺队自编自演的侗族歌舞《伟板哆嘎盛句嘛》(即“欢迎到我们这里唱歌交友”的意思)、少年侗族大歌《放学回家》、三句半《反腐倡廉就是好》等文艺节目,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农村新貌、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成果,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县广为传诵。
利用“侗款”的约束作用,加强廉洁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侗款”,是侗族地区全体社会成员保障平等的契约,对侗族地区的生产生活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侗款”中关于道德规范、公平公正、不贪不占、婚姻家庭、生产分配、纠纷调解等款约,被侗族人世代继承下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乡规民约”。如今,该乡仍保留着较为完好的碑刻“侗款”。该乡充分挖掘“侗款”中的廉洁元素和治理经验,整合为新“侗款”(乡规民约)。同时,尊重侗民族的传统习俗,各行政村具体操作,每年各村寨择吉日由“寨老”(即村寨首领)“讲款”(组织全寨人学习)多次。在侗族地区,人们尤其是年长者对法律知晓不多,但对“侗款”却顶礼膜拜。“侗款”对侗族地区的廉洁教育和社会治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乡28年无一例违纪违法案件便是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