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作风转变年进行首次“小考”,年终要评最佳和最差公务员
昨日,合川区两百多位部门、乡镇街道等的“一把手”参加完考试后,工作人员正在收试卷(记者 何熠 摄)
“不是说开会么?怎么不发文件,却发了篇考卷下来。”昨天上午,在合川区委礼堂,200多位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一时有些缓不过神来。
考试结束后,每位“考生”又意外了一次, 领到一份“红头文件”———年终要评最佳公务员,还要评最差公务员,回单位后立即传达。
会场上,立刻炸开了锅。
进会场才知是考试
前日,合川区工商分局局长何兴龙接到通知,到区委去参加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动员大会。这份通知,发给了200多位政府部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
谁知昨日上午8点半刚到场,一份考卷就摆在了何兴龙面前。
考卷名为“中央、市委重要会议和区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精神测试题”,有填空题12道,不定项选择题8道,简答题2道,要求15分钟答完。“314”总体部署、“五大重庆”、合川“十大发展工程”等,都是考题内容。
在礼堂台上“监考”的,是区委书记王作安、区长乔明佳等区领导。
何兴龙有些诧异,但来不及多想,拿起笔赶紧写。会场里,大多数人埋头写个不停,但也有人挠耳红脸,四处张望。
15分钟后,考卷被统一收集打分。何兴龙自认考得不错。“大多数还是晓得。但有的平时没留意,就答不上了。”何兴龙说。
“平时只要认真开会、认真学习、认真工作,都答得上来,难度不大,时间不算短。”区委书记王作安介绍,这是作风转变年进行的首次“小考”,只是试验,以后将不定期对政策等进行考试,了解公务员的业务。
“这是初试,我发现有交头接耳、互相抄袭的。下一次如果再犯,可能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回放给在场‘考生’看。”“监考人”王作安对此有点不客气。
要评最佳和最差公务员
交卷后,“考生”们刚缓了口气,又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套文件。“不会哟!”“遭评最差,好丢脸哟!”“不会公布吧?”会场里,炸开了锅。
这套文件,包括《合川区服务发展最佳公务员和最差公务员评选办法》、《合川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
“评选办法”写明,在合川经济发展,或者服务企业、服务公众等过程中,要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严格考核。每年年底都要进行一次。被考评的,包括各部门、镇街的全体公务员。而打分的权利,交给了公众,即相关部门、镇街的服务对象。
评选“最佳公务员”的条件,除敬业精神、兢兢业业等抽象概念,还有就是年终的公众“打分”,要求接受服务的企业、对象公开评议的满意率在80%以上。
如果服务对象反映服务态度粗暴、工作推诿等,而且最终大家给公务员综合打分“不及格”的,这名公务员可能被评为“最差公务员”。具体来说,就是服务对象不满意率超过50%,或者连续两年不满率在30%以上。“最差公务员”可能被调岗,被举报贪污等,一经查实,还会接受相关党纪、司法处理等。
此外,“评选办法”对市级直属部门公务员也有约束。比如,工商、税务等部门虽然是市级直属部门,但合川区委、区政府将进行“建议”,满意率偏低也可能被调岗。
据了解,评“最差公务员”在我市尚属首次。
负责人上台谈打算
随后,30个乡镇、10个部门的负责人,被请上台表态度,谈打算。到年底,计划落实得怎么样,将接受村民、居民测评。
这场意外频频的会,让参会者有点坐不住。合川城投集团董事长谭克生说,“最差公务员”的评比,还是头一次遇到。一些公务员,在工作中产生惰性、或者服务态度不好,评比可以增加公务员的紧迫感。
“回去就到单位开会,把测评的事传达下去。”谭克生说。
“博士书记”王作安:评“最差公务员”并非让大家人人自危
合川区区委书记王作安
44岁的王作安曾是青岛市李沧区区委书记,去年9月,调任合川区区委书记。他是地道的青岛人,还是经济学博士。
记者:让公众给公务员“打分”,评选最佳公务员、最差公务员,这个想法怎么来的?
王作安:我在青岛市李沧区任职期间,就采用了测评制度,并一直坚持下来,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很有影响,促进了当地发展。现在结合合川的实际,也制定了类似制度。
评“最差公务员”不能理解为末位淘汰,只要大家都做好了工作,“最差公务员”空缺也是可能的。一句话,不是要人人自危,而是让大家有紧迫感,以增强干工作的积极性。
记者:你认为这个制度可行性如何,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王作安:制度目前是试行,还要进行完善,相关制度在青岛李沧区实行多年,应该说比较成熟了,有可行性。
都说公务员是“铁饭碗”,但如果你干不好,在这个制度下,可能就会被调岗,哪怕是打扫卫生都有可能。你做不好公仆,公众就可以“辞退”你。
以后考试结果,不仅要在区委、区政府大屏幕公布,测评结果也会寄回单位,让人有荣辱感,形成积极学习、工作的氛围。
记者:是否担心有人说你“作秀”?
王作安:现在的经济形势下,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但首要是把公务员队伍打造好,而且要打造“动车组”团队,意思是,每节车厢都要有发动机,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四大班子也要加入测评,“测评别人,也被人评”。
不担心被人说“作秀”,一个制度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是否适合当地、是否能促进当地发展。(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