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2日美俄卫星相撞这张欧洲航天局发布的电脑合成照片显示的是约有12000块太空碎片围绕地球运转。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太空相撞。俄罗斯航天专家说,俄美卫星相撞产生的碎片可能波及苏联时期携带核反应堆的老化卫星,从而可能导致太空中产生放射性碎片带。(新华社/法新)
美俄卫星相撞的事件还 在扩散,美联社援引太空专家的话报道称,美俄卫星相撞产生的成千上万块碎片,有可能残留在太空长达1万年,对其他卫星构成长久威胁。俄《独立报》更是形象地描绘说,2002年7月1日,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和美国一架“波音-757”在博登湖上空相撞时,一些专家称“这种几率相当于两只苍蝇在空旷的大街上相撞一样”。但谁也没有想到,太空还开了卫星相撞的“先河”,这种情形类似于“星球大战的场面”。有西方媒体甚至惊呼,难道卫星相撞的时代已经来临,外太空“交通安全”已提上议事日程?还有美国专家向俄罗斯提出赔偿要求,但美国铱星公司拒绝透露是否将以疏于管理为由向俄提出索赔。
路透社15日称,美国铱星公司发言人称,已修补了因“铱33”商用通信卫星和俄罗斯报废军用卫星相撞所产生的通信系统漏洞,公司准备启动一颗已在轨的备用卫星来全面恢复通信网络。但铱星公司拒绝透露是否将以疏于管理为由向俄提出索赔。俄《观点报》称,此前,美国指责是俄罗斯的卫星失控导致了美俄卫星相撞事故,计划向俄罗斯提出赔偿。
目前有关太空赔偿的法律条款,有清晰解释的包括1972年生效的《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简称《责任公约》),按照该条约第一条规定:任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其他地方,对另一发射国的空间物体,或其所载人员或财产造成损害时,只有损害是因前者的过失或其负责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条件下,该国才对损害负有责任。但俄卫星是报废军用卫星,由于国际上对失控卫星置之不理的处理方式早有先例,很难界定俄罗斯有过失责任。俄《新闻时报》称,俄太空专家利索夫指责美国宇航局没有起到监测和预报的作用。他说:“这可能是一次电脑故障或是人为失误,也可能是他们只关注一些碎片而忽视了废弃卫星。”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外太空交通安全”的担忧。德国《明镜》周刊15日称,“太空正在迅速成为一个拥挤的空间”。路透社援引卫星轨道专家的话警告说,如果政府和商业卫星运营商数据分享模式不发生重大变化的话,卫星相撞事件将不会是最后一次。美国空军太空分析中心的首席主任凯勒舍说:“50多年来才发生卫星相撞事故,并不意味着下次卫星相撞事件也需要50年。”他说,如果现有数据不共享的话,相撞事件还会频发。
《波士顿环球报》说,卫星相撞事件表明太空垃圾所带来的危险正在上升。太空垃圾对于宇航员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而且像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众多通信卫星这类的太空物体受到高速运行的太空垃圾相撞的危险系数也在增加。美国《信息周刊》也援引世界安全基金会的话称,卫星相撞和后续风险表明有必要对“太空交通”进行控制和管理。该基金会的一名专家说,在缺少可靠的清除太空垃圾手段的情况下,防止卫星相撞显得尤其重要。另据报道,世界安全基金会技术顾问布莱恩?维顿还表示,直到目前太空环境安全的讨论还只限于军事范畴。但他提醒说,太空环境安全预警不仅对于军事行为至关重要,对于民用航天器也生死攸关,因此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一套类似于目前管理民用航空系统的“太空交通管制系统”,以避免日后出现的混乱。欧盟也呼吁全球制定太空行为准则,规范各国在太空的军事和非军事活动,从而避免太空成为“另一个冲突多发区”。
英国《泰晤士报》也认为,世界各国需要对“太空交通”进行管理。文章分析说,在太空,没有人会告诉你在哪里放置卫星。如果美俄卫星相撞事件发生在冷战时期,这可能会导致两国进行“核摊牌”。这件事提醒人们在太空也要建立起像空中交通一样的控制管理系统。
美俄卫星相撞事件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担忧。韩联社说,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人造卫星中心13日披露,经证实,去年9月25日晚,在太空650公里地点围绕地球轨道旋转的“科学技术卫星1号”也曾与美国军事卫星以431米的距离擦肩而过。韩人造卫星中心介绍说,太空的431米距离,相当于地面上两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以10厘米的距离擦肩而过。
德国《柏林日报》还对“美国军方没有发出任何警告”提出质疑。五角大楼发言人解释说,美国军方监测的轨道太空物体多达1.8万个,美国军方不可能跟踪和监测每一个人造飞行物及其碎片。但路透社说,美国空军和国防部长期以来都拒绝向卫星运营商提供他们认为是属于保密的数据。《柏林日报》引述专家的话提出更大的疑问,难道美国国防部有另一个更大的目的———利用俄报废卫星来秘密测试其反卫星武器?报道说,如果真是这样,未来发生“星球大战”的可能将变为现实。
|